分享至: |
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由“从紧”急转向了“适度宽松”,其政策目标也从年初的控制通货膨胀转向着力保增长。上半年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入9月以来五次降息,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汇率也经历了从“以升值治通胀”到强调稳定的转变过程。金融危机中利率、汇率水平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波动,但与货币制度相关的各项改革在危机中寻觅更为游刃有余的空间,加速推进。
利率市场化:在倒逼中加速
“别人不利的时候正是我们的好时候,现在正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放开商业银行手脚、让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学会游泳的最好时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
今年以来,货币供应调控一度陷入困境,利率政策所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存在对存贷款利率的部分管制、市场分割,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汇率形成机制不完善等诸多缺陷,都严重地制约了利率手段发挥作用的空间和传导渠道。利率手段充分发挥作用,以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为前提。
在经济加速下滑的2008年,利率市场化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银行对所有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相同,没有任何的差异,导致更多的银行愿意把资金贷给风险较低的大企业。由于小企业风险较高,在相同利率下银行无法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故对中小企业贷款意愿较低。今年以来,不少中小企业因资金告急而致破产倒闭。
扩大贷款利率浮动上下限!中小企业和银行发出共同的呼声。“从利率市场化技术的环节来讲,我们现在所剩下的就是一个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逐步的扩大,以及最后全部的放开,”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这一技术的完成时间不会太长,但还涉及到一些配套措施,例如央行对利率的调控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商业银行自身利率风险的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等,这些是制约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
但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还有赖于直接融资的扩大,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存贷款利率难以依靠自身完成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必须要有和存、贷款相竞争的可交易产品存在,例如各种存单、开放式基金、债券等等。
人民币:从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此次金融危机中,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没有受到较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论题再次走上风口浪尖。
“人民币有一天会走向国际化,但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热切呼声,吴晓灵这样表示。
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是贸易与财政双赤字。我国能否承受、能否控制这样的状态,需要认真考量。实现这一进程,在短期内恐怕难以办到。走向国际化之前,人民币首先需要实现可自由兑换。
但专家表示,我国可借机努力发展亚洲地区经济和金融合作,推动人民币“走出去”,致力于在亚洲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分析人士表示,对我国带来真金白银好处的是区域货币。例如,中国与东盟各国推进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比货币区更为根本,未来人民币有望在该区内发挥区域货币的作用。
关于明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为“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资本流出增加,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落,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但是如果贬值,一方面会导致资本更快流出,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另一方面可能引起贸易摩擦,对出口不一定有利。在上述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是最佳选择。
债券市场:有望走向统一
我国的间接融资比重占社会融资总额的80%左右,长期以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一店独大”。推进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在2008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8年4月15日,值股市大跌不堪扩容重负、货币政策从紧银行贷款收缩之际,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中期票据业务正式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表示,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期票据业务的正式开启,结束了企业中期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长期缺失的局面,对企业融资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此后中期票据一度被叫停。10月,为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活跃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回购股份提供资金支持,中期票据重启。同时中小企业开展短期融资券试点也稳步推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预计,明年中期票据发行量有望突破1万亿元。
而债券市场长期存在的分割问题也因此次危机加速突破。自1997年6月6日银行资金被禁止进入交易所市场以来,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债市就处于分割状态。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交易所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为3200亿元,银行间市场的托管量则高达13.72万亿元之巨。
日前,“金融国30条”提出,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试点,完善债市监管标准。分析人士表示,此举是我国债市发展的重要进展,1997年以来长期存在的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债市的分割有望解决。允许上市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将能够有效缓解债券和资金价格“双轨制”的窘境,有助于建立金融市场统一的价格基准,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创造条件。
分析人士指出,关于推进上市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的具体细节有待细化,例如银行通过何种方式进入、可以投资哪些交易工具、头寸限制等政策有待明确。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