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通胀水平高踞不下 学者倡调控经济免过热
2007-09-11 | 中国证券网
分享至:
澳门通胀水平高踞不下,低收入家庭雪上加霜。澳门特区政府十月将拨出千六万,津助社工局现有经济援助框架下的受助贫困户,纾缓通胀压力。有学者指出,按目前社工局援助五千五百家庭计算,每个家庭受惠近三千元,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长远而言,政府宜从调控经济发展着手,压抑经济过热,避免通胀过高。  输入通胀调控不易  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经济发展,去年澳门通胀率达百分之五点一五,今年自七月起,亦一直徘徊于百分之四点五和百分之五之间,高于邻近的香港。电力、燃油、衣履等日常所需,同是推动通胀要素,居民避无可避,低收入人士生活捉襟见肘。  澳门政府拨出的千六万补贴贫困户,以目前社工局援助的五千五百户平均分配计算,每户约收近三千元津贴。澳门理工学院公共行政课程主任陈卓华表示,直津贫困户,于居民而言是好事。站在政府施政角度,亦有助纾解民情。不过,对实际纾缓通胀压力所起作用极有限。  陈卓华说,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一般是在经济衰退时提高福利,帮补低收入家庭,希望透过增加补助,刺激消费及经济。澳门目前是在经济炽热阶段增加补助,有违一般经济逻辑。不过,陈卓华承认,澳门地方小,物资多靠外地输入,面对的是输入性通胀,加上澳门不像美国等地,可用财政或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故政府可做的调控措施确实不多。  提高外资落户门坎  政府增加援助冀纾缓居民的压力,不过所起的实际作用相信不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倘政府长远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居民不满难免有日“爆发”。一般情况下,像外国倘要压抑通胀,可透过压抑消费或增加生产等手法达到目的。不过,此手段澳门同样难行。  澳门既是旅游城市,消费由旅客带动为主,政府可做的就是透过调控投资速度,控制经济发展速度,以达压抑通胀的目的。若不鼓励新投资,又如早前的暂停投资移民等办法,最终令中下价楼价格下调,此种调控投资的手法,可考虑施行。  早前亦有学者建议,政府可提高外资落户澳门的门坎,更“挑剔”外资入澳,筛选一些有利澳门发展的高新科技落户,协助产业多元,尽量避免一些相同投资项目入澳,以达控制投资目的,亦有利澳门产业发展。  针对千五万的补助,陈卓华指出,如何合理分配亦是问题所在。政府因需配给,如家庭孩子需要就学资助,则拨资帮助;又如长者需要就医,拨医疗津贴等,尽可能避免一刀切平均分配予每户,避免出现不实情况,避免资源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