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众所瞩目的券商创新大会终于在昨日拉开帷幕。这场准备时间远远超过现场时间数倍的高级别会议,云集了证监会和券商业界的高管。正如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言,超过400人的与会人数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在这次大规模的沟通会议上,放松监管成为普遍的共识。
郭树清透露监管放松信号
如何处理创新与监管的关系一直是外界对本次券商创新大会的关注焦点。在会议前,就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应该把创新的主导权交还给券商,把创新成败的裁判权交还给市场,这是大家对于这次创新大会的期待。对此,郭树清在昨日会上的讲话中,能够明确地寻觅到监管层未来对券商监管放松的踪迹。
除了强调券商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郭树清在会议发言中透露的扩大开放、放松管制、减少审批则被与会人士解读为释放券商行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信号。其实,这是郭树清上任以来一直坚持的监管理念,这一理念在昨日的会上得以延续。
郭树清提到,过去的监管过于强调审批,虽然进入的门槛高,但之后的监管则极为不力。目前社会普遍呼吁去行政化,尤其在券商所属的金融行业,资本市场的改革也一直延着这一路线向前发展着,而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化的趋势也使证券公司创新成为必然。
“产品只要是卖给少数人怎么都好办,都打了水漂也不怕。”郭树清在会上明确呼吁券商认真学习国际上对投资者适当性分类管理的理念,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并表示未来应大力发展私募,发展场外市场,这也被外界认为是未来将对私募监管明显放松的标志。
郭树清强调,分业监管是必须坚持的,但各金融行业股权可能有交叉。他举例道,商业银行可以办保险,信托公司也可以办投行。对外开放要坚持自主、渐进、互利、共赢,以及风险可控。“自主”主要是有利于我们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以我为主”是从国民经济实体需要出发,不是自我封闭、自我保护。只要坚持开放的心态,证券业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
对于证监会主席的开场发言,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监管层释放的松绑信号来看,本次券商的创新发展大会将有利于扩大券商的资本经营杠杆,增加盈利增长点,有望为证券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券商疾呼放松管制
除了监管层的表态,众多券商“头目”昨日在创新大会上也大声疾呼,希望证券监管机构放松管制,否则国内证券行业将面临绝境。
“我举一个例子,2007年北京银行(601169)的资产规模是2000亿元,中信证券(600030)是3000亿元,仅仅过了4年,北京银行资产便达到1.2万亿元,而中信证券资产为1500亿元;北京银行4年间资产上涨6倍,而中信证券却缩水一半,这就是过去这4年银行业和券商业的一个缩影。”中信证券代表在昨日下午的内部研讨会上无奈地说道。
该人士称,就监管而言,美国的原则是透明化管理,要求一切透明,英国的管理是原则性管理,除了大原则不能违反以外,其余都可以。但我国的证监管理却是以严格计划经济的模式管理着本应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监管应该着眼于系统性风险,而其他的领域应该非禁即入,但目前监管的风格却是非准勿入。”这位中信证券的代表认为,监管应该集中在原则性问题上,否则不仅损害市场创新的积极性,更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对于证监会规定的“一参一控”,也表示存在不合理之处。作为一家证券公司来控股一家证券公司,这并不会产生系统性问题,而所谓同业竞争的说法也并不恰当,该人士直言:“同一家银行在同一个城市也有很多支行和分理处,也并不存在同业竞争。”
另一位券商人士在会上表示,创新是有时效性的,因此应该是优先发展,滞后监管。该证券人士建议,应该放开券商参与广泛市场而不是目前单纯的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和利率市场也应该放开券商自营参与,或以做市商的身份通过自营设立结构化产品提供给需要的客户;此外该人士还建议应放开融资融券的机构准入,尤其是应该让信托公司参与融资融券业务。
“这两年开展的券商新业务很多都要求客户要在这个公司开户6个月甚至更长,监管层或许是处于担心投资机构之间抢客户,而这一点明显不符合创新精神和市场原则,因此券商创新产品不应该有这一限制。”
在另一个讨论资管业务的分会场,放松监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也成为多家券商呼吁的重点。
监管口风已有松动
尽管外界对证监系统目前的监管方式颇有微词,但其实证监会的监管力度在郭树清上台后已在某些方面有明显松绑,在昨日的会议上监管的口风也再有松动。
近期一直延续的产品创新与扩容便是会议上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无论是原油期货、国债期货的即将推出,还是沪深两交易所表态未来将加强债券市场的品种创新、ETF市场的建设等各门类的创新,这都是监管放松趋势中的产物。
此外,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还表示,即将启动的新三板将不设财务条件,且会将目前中关村(000931)科技园的企业扩展到全国高科技园区的企业,最终发展到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股份制企业,而所谓的符合条件,不包含盈利这一项。
姚刚称,由于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的成功,中关村模式的新三板推广相对容易,下一步将会在全国近100家高新科技园区推广,最终的目的则是将新三板的概念扩大到全国所有尚不符合直接上市的股份制公司。
在新三板的交易制度和操作模式上,姚刚表示,新三板可以探索引入证券公司做市商制度,允许证券公司持有股权进行双边报价,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从新三板转入创业板或中小板,同时可以开放新三板再融资。
“此前中关村股份代办试点不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而对于新三板我们将放开这一限制,对于参与新三板的个人投资者将设定一定资历和资金的要求。”姚刚如是说。
事实上,除新三板以外,中小企业私募债也是另一个在创新大会上被数次提及的新事物。而中小企业私募债与国内此前的证券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为备案制,而非目前通用的审核制,这也被市场称为“去审批制的曙光”。
(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