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增长重心西移 中西部或成经济平衡器
2011-07-28
分享至:

纵览近年各地经济年报,一个转变正逐渐定型:原本一直在拖后腿的中西部正蜕变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东部经过近30年的突飞猛进,其经济发展步伐正在放缓,区域经济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态势。

截至7月26日,已陆续发布经济半年报的26个省份,各地区GDP再次纷纷“超预期增长”,绝大多数省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全国9.6%的平均水平,呈现出清晰的“西高东低”的走势。

比如京、沪、深、粤经济增速放缓,均低于10%;而湘、鄂、赣、晋等中西部省市的经济增速均高于13%。

“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还不能说由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唱主角的传统格局已发生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增长极,中西部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虽然GDP增速并不等同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但至少可以说明区域经济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区域经济进入均衡发展期。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也证实,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比如,从2001年到2009年,“东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66.7元增加至6742.8元,年均增长9.5%;中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65.2元增至4864.8元,年均增长9.5%;西部农民人均收入由1662.2元增至3685.6元,年均增长10.5%。”

“按照经济发展的趋同规律,中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差距一定会逐渐缩小,除非政府人为地拉大差距,但这又是不可能的。我国政府不可能让两者差距越来越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赵弘强调,我们并不能因东部地区增速放缓而否定东部,就发展的内涵和结构而言,东部的表现更充足。“东部经济增速放缓只是东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但是东部仍具备创新和持续升级的动力,对中西部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