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三十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三十年后,这里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全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三十载沧桑巨变,三十年勇立潮头。“而立之年”的深圳特区的探索与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
2010年中国十大创富城市排行榜,深圳以经济创富力指数、创富机会指数、资本创富能力指数和创富支持力指数等4项综合指数积分,名列排行榜首位。正是深圳的“敢闯”、“敢试”、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吸引了国内外无数金融巨头来深圳开拓事业。如今,深圳金融业规模仅次于上海、北京,稳居全国前三已成为中国重要金融中心。
这就不得不提位于深圳罗湖区、地王大厦斜对面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大陆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借助现代技术条件,深交所成功地在一个新兴城市建成了辐射全国的证券市场。从1991年7月3日正式成立的深圳主板到2004年6月25日的8只中小板公司股票挂牌上市,再到2009年10月30日的28家创业板公司股票一起上市交易,深交所与中国证券市场共同成长,与深圳特区一起成长。
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深圳证交所共有161个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方式融资226亿美元,占全球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22%,成为今年上半年全球融资额最大的证券市场。
同时,深圳有创投机构270多家,管理资金近2000亿元,投资已达1500多亿元,投资项目3000多个,投资的企业已上市的达200多家。创投总部云集深圳,深圳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创投中心之一。此外,自去年7月深圳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来,该业务在深圳不断加速发展,月均业务金额由原来不到1亿元,迅速增加到数十亿元,增速领先其他试点地区。
30年来,深圳凭借着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的持久努力和最早确立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地位的前瞻眼光,形成了“六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的鲜活经验,使深圳从创新资源极度匮乏的“科技沙漠”迅速转变成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科技绿洲”。
在7月初公布的2010年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排行榜上,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年销售额218.21亿美元排名397位,这是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首次跻身全球500强,也是深圳30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讯等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一大批富有成长性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推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第一支柱产业,赢得了“自主创新”这个闪亮的城市品牌,成为深圳发展30年来最为耀眼的名片。
三十年前,深圳只是一个仅有3万人的小渔村;三十年间,深圳人怀揣梦想,奋勇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三十年后,深圳俨然已崛起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际都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春风又唤南海潮。展望未来,深圳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新挑战、新困难、新问题,肩上的使命艰巨。站在新的起点上,整装待发的深圳正以更宽广的视野着眼未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再当开路先锋的使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