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4个月来首次回升 显现经济稳定增长趋势
2010-09-02
分享至:

8月宏观经济数据的第一单取得开门红——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连跌三个月后终于回升。业内专家表示,8月PMI略有反弹符合预期,该指数的小幅回升预示经济增速回落势头已显著放缓,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深度回调。但是,需要关注购进价格指数大幅提高可能对企业成本形成较大压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8月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过去的三个月,PMI指数连续回落,5月份为53.9%,6月份为52.1%,7月份更是创下17个月来新低,报51.2%。

对于8月份的PMI指数的小幅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这预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深度回调。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产生了普遍担心。从支持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看,今年以来外贸出口强劲恢复,消费增长大体平稳,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长水平仍然在20%以上,受这些因素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未来不会大幅度回落。8月份PMI指数变化支持这一判断。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8月PMI符合预期。他表示,此前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8月PMI指数回升且符合预期,“政策就不会动”。不过,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真实因素的驱动上升,更多反映了季节波动的结果。

申银万国孟祥娟认为PMI季节性反弹,表明经济继续处于软着陆状态,下滑速度已经明显放缓。PMI的趋势值已经趋稳。

第一创业同样认为,8月PMI止住了从4月份调控以来一路下行的步伐,出现了小幅回升,符合季节性特征。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本月PMI反弹主要是季节性因素的支持。

历史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9年,8月PMI指数均较7月份有所上升,且除2008年外,升幅多高于0.5个百分点。

第一创业表示,8月PMI的企稳回升,反映出经济下滑在近期有所放缓。但从环比增幅来看,略弱于历史水平。新订单和出口订单都有所回升,显示近期需求有所恢复,前者增幅更大,说明内需反弹的力度更大。成产品库存指数下降较明显,去库存化导致供需缺口反弹扩大。本月PMI显示经济下滑趋缓,这是调控政策观望与经济主体自发调节的结果。后续来看,一直超预期的出口有回落的可能,进而整体经济仍会继续下滑。

至于该指数的后续走势,业界普遍认为有望维持幅度不大的回升势头。

此外,数据显示,8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60.5%,比上月上升10.1个百分点。张立群认为,需要密切关注该指数的大幅提高,这可能对企业成本形成较大压力。申银万国孟祥娟认为主要由前期钢铁、水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动,预计未来持续涨价的概率较低,终端的真实需求并未大幅增加。维持对PPI的预测,2季度为全年高点,3、4季度回落,8月份预计为4.8%,与上月持平。

孟祥娟认为,这主要由前期钢铁、水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带动,预计未来持续涨价的概率较低,终端的真实需求并未大幅增加。

王庆认为,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反弹至60.5%,这增加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