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2月6日,西方七大工业国(G7)财长及央行行长结束在加拿大为期两天的会议。此次会议适逢欧洲多国爆发债务危机,并导致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大跌。全球股市上周跌至3个月以来的低位,道琼斯指数盘中跌破10000点,欧元兑美元更跌到近8个半月以来最低水平。
在投资者人心惶惶之际,G7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声明,称仍将继续推行刺激经济措施及维持庞大的公共开支,以此延续全球的经济复苏局面,以便给目前恐慌的全球金融债券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此次席卷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从希腊刮起。据报道,希腊2009年的预算赤字将超过GDP的12%,是年初声明规模的4倍。希腊的债务余额将从2008年占GDP99%上升到2011年135%的水平。截止到2009年年底,希腊债务总额为2800亿欧元。而财政状况极为糟糕者在欧元区并非独此一家,60年来最严重的这波经济衰退让西班牙今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占到了GDP的9.8%,葡萄牙的财政状况也是在风雨飘摇之中。
导致如今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暴涨的主因,是欧洲各国为刺激经济而被迫采用的一系列加大公共开支的措施。但“是药三分毒”,不顾各国实际的财政状况大规模地采用刺激经济措施,其后遗症也十分明显。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目前的现状就是最好的例证。既然如今全球经济复苏迹象越发明显,加上刺激经济措施的政策后遗症已经呈现出“尾大不掉”的态势,那么G7会议何以“打肿脸充胖子”,继续维持刺激经济政策的决定不变呢?
的确,全球经济是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然而,这种复苏是极为脆弱的。尽管部分国家经济复苏的苗头较为强劲,象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但是从全球范围特别是发达国家如欧美等国来看,发达国家需求不振和失业率急剧攀升的状况让这种所谓的经济复苏看上去并不稳固,稍有点风吹草动便有“前功尽弃”的风险。
两利相权取其重,在刺激经济增长与削减财政赤字之间,G7不得不选择前者。这不仅是因为刺激经济增长会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社会稳定,还因为在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复苏形势并不牢固的大背景下,谁率先退出刺激经济政策所承担的退出成本将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力和承受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各国并不是不想退出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只是谁也不敢去做“出头的檩子”?
其实,在GDP增速去年四季度重上10%、外贸出口呈现出报复性反弹增长之时,国内有关“退出刺激经济措施”的呼声四起。今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将维持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变,表明了中国将与全球各国政府面对金融债务危机共进退的鲜明立场,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少走弯路,减少后遗症,央行通过采取“均衡投放贷款”的措施适度控制货币投放量,让国内的经济增长稳点,再稳点。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