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上周,3个月期央票利率的骤然上行,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流动性的焦虑。其实,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加大,只是为了使信贷投放更加均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适时适度的调节,必然会诱发市场大量的投资机会。这才是市场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
7日上午央行发行600亿三个月期央票,中标收益率为1.3684%,较上次涨4个基点,这是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变动,这让市场猜测央行正采取措施回收流动性,以避免资产泡沫和通胀。这成为7日市场急速调整的主要导火索,股市和期市均无幸免。
上一次“流动性焦虑”的大面积爆发是2009年8月份,起因是各方担忧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和股市因扩容引发的流动性预期变化。其实,市场各方完全没必要过分演绎这种“流动性焦虑”。国家决策层已经多次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刚刚结束的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也强调,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明确提出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即稳定价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并根据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适时适度调节。
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适时适度调节,并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对流动性的收紧。
首先,考虑到2009年信贷投放中的余额部分,今年的整体流动性相比去年并不会相差太多。业界预计信贷投放全年规模会在7-8万亿之间。如果再考虑被启动的民间资本,流动性就更加的没必要担忧了。
今年央行强调的是“信贷均衡调控”,这将有利于降低放松信贷控制过久而造成的通胀上行风险。而7日率先破冰的3个月期央票利率正是对金融机构的直接“警示” 。本周二将发行的1年期央票利率提升几无悬念,此举也表明央行调节流动性的意愿比较迫切。但这也同时说明,在新股发行未见减速的情况下,现在市场的流动性仍然较为充沛。
据了解,在2010年的第一周内,新增信贷相当凶猛,业内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投放速度,1月份新增贷款很可能近万亿。在此背景下,央行出手上调央票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正常化,缓解银行放贷冲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将对市场行情向纵深演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央行对流动性的适时适度调节肯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目前看来,今年央行仍将倾向于优先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差别准备金率;而后如果由于出口形势的好转而导致大量热钱的流入,则央行有可能重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而调整基准利率的条件则是通胀预期转换为现实的通胀压力。
从CPI转正后的走势看,今年1月份的CPI数据将进一步显示目前潜在巨大的通胀压力。因此,央行适时适度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以加强对流动性的控制,从而在通胀真正带来威胁前,引导市场融资成本有序上升,管理好通胀预期。
资产价格水平也是货币政策重点关注的方向。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连创新高,反映出期货市场对通胀预期的升温。去年,国内商品期货价格呈现V型的反转走势,有色金属指数全年上涨108%,石化指数涨65%,谷物指数涨15%。铜、铝、燃料油、白糖、棉花等品种不断刷新本轮行情新高,并普遍回升至经济繁荣时期的价格水平。
因此,央行此时加大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力度,对推高资产价格的金融机构发出了警告,如果资产价格因之回稳,则也就有效地化解了通胀压力。
最后,央行适时适度调节的三个要素是,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国内外经济运行和市场流动性情况。在适时适度这个框架下,调节的只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即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为经济调结构服务。因此,在货币政策既定的情况下,市场大可不必担忧流动性问题,而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经济调结构而引发的投资机会上来。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