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与复苏并存 经济学家谈上半年天量信贷
2009-07-30
分享至: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而年初国家设定的全年目标仅为5万亿元,最大胆的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所预估的全年规模也仅在8万亿元左右。
  过度释放的信贷,犹如一柄双刃剑。无论是维持还是快速收紧,都很容易给经济复苏加大困难。这些担忧如何应对,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复苏的步伐。
  7月24日,在以“天量信贷:制造泡沫还是带来复苏?”为主题的搜狐新视角月度经济学人论坛上,数位专家就以上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魏加宁:当前贷款结构不太合理
  我认为这个贷款结构结构不是很合理,一方面,刚才讲贷款增长速度这么快,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还在那里嗷嗷待哺,得不到信贷资金,资金都流向哪了?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听到一些地方也好、一些银行也好反映的情况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总的印象是,大约50%的资金是流向了股市、房地产、票据市场,当然各个银行有的多、有的少。另外一半资金是流向了实体经济,主要是上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平台,或者是地方政府的项目上。所以结构上有点令人担心。

  中财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7万多亿银行信贷增量有合理性
  总体来讲,我对7万多亿的银行信贷并不悲观,上半年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银行的贷款,资金量大概有3万多亿,政府融资平台是由于我们今年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这个量往年是比较小的,如果把这个去掉,今年上半年增长4万亿左右跟去年也就具有可比性了。
  银行信贷增长这么快,首先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货币政策给绑架了,现在上的项目多,实际出资量少,又没有钱做自有资金,必然套入银行资金量比较大。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觉得可能上半年7万多亿的增量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可以考虑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的信贷政策给我们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大。结果就是,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调整我们货币政策的基调。当然我也不赞成要强行的马上收紧,但是现在有些工作已经开始做了,可以开始考虑选择一些货币的工具适当的释放信号。
  我认为现在我们应该考虑的适当的选择一些工具,比如我们认为一年期央票的发行是对的,前段时间定量票据的发行应该是对的,我们认为还应该重启三年期央票的发行。
  除此之外窗口指导也应该是做的,如果这些都不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考虑。如果这一切都不能控制我们信贷在三季度飙升的话,我们还是要考虑重启对商业银行信贷额度的指导。而对于下半年信贷增量的预测,我认为全年将达10万亿元。

  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泡沫与复苏并存 呼吁打好根基
  制造泡沫还是带来复苏?我觉得两者皆有,因为大规模的信贷本身就是要维持信心,提升复苏的愿望,但同时确实制造了很大的泡沫,因为价格上涨当中应该有异常资金在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
  眼前大家觉得信贷这个量很大,大家不断的谈保“8”能实现,甚至“9”都能出现,我觉得中国的思维方式应该改变一下,应该追求中国的强大,强大的根基在哪?应该在市场、在企业,这个概念应该很清楚,而不是在政府,在表现的数据上。

  清华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要问题在引导民间投资
  我认为天量信贷和泡沫并不是主要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要如何引导我们的民间投资,来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项目区,保证我们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这段时间的经济恢复。
  我认为不可能出现第二轮的金融海啸。全球金融的格局是一个资产价格逐步上涨的格局,这样一个格局、这样一个机制、这样一个现象,推动的主要动力是全球的政府齐心协力,扩大流动性,以此来救市。
  在这个背景下,7.4万亿恐怕不能简单的跟去年的相比,也不应该特别的紧张,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推动、引导民间投资进行真正的有社会价格的项目上来,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