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持续减持传递不同信号
2009-05-27
分享至:

股东减持是股市里屡见不鲜的现象,但大股东的频繁减持却往往备受关注。在看似简单却很复杂的大股东减持背后,蕴含了什么玄机?在大股东减持的同时,公司的基本面是否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009年以来,大股东减持的事件一直没有停歇。据本报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09年1月至今,共有21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累计减持次数高达491次,而其中大股东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有49家,累计减持次数达87次,减持股数约5.25亿股,平均每家上市公司仅大股东5个月的时间内减持数量达到约1100万股。
  在大股东的减持名单中,就包括遭遇重重债务危机的四川金顶。四川金顶大股东华伦集团的两次减持行为都发生在3月份,截至4月2日收盘,华伦集团累计出售四川金顶股票2816.63万股(占总股本的8.07%),尚持有四川金顶股份5423.23万股,占四川金顶总股本的15.54%,其中4749.95万股为有限售条件股份。而减持后不久,上市公司就爆发出一系列股权被司法冻结、重重债务纠纷等重大事项,这一切显示似乎大股东都先知先觉。
  当然,有些大股东减持也传递着积极的信号。如遭大股东减持超过总股本10%的啤酒花(600090),在一路减持一路股价飙升的过程中,嘉士伯啤酒公司收购四川蓝剑持有的啤酒花控股股东新疆蓝剑嘉酿公司41%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啤酒花29.9987%,成为啤酒花新的实际控制人的消息得到证实。与啤酒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名减持股份的德豪润达(002005),或许这两家公司的大股东减持均是为新的股东入主铺路。
  宝新能源(000690)的减持行为市场关注度也较高,资料显示,宝新能源大股东广东宝丽华集团今年1月、3月、5月分别减持了约724.74万股、1014.57万股、1014.57万股,业内人士大多认为大股东宝丽华集团减持最大的可能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在金融危机下的大环境下,企业出于短期的资金需求在二级市场套现,应属投资获利行为。
  最近一周以来,赛格三星、华天酒店等大股东减持行为仍在频频发生,而其中传递的信号也有待投资者悉心观察。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