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尚赖结构变革 A股短线反复不改向好趋势
2009-04-27
分享至:

自4月13日沪指跳空站上年线之后,两市股指在高位出现了明显的滞涨特征。虽然本周两市低开后再创新高,但大盘却遇阻整理并再添一颗阴星型线,终结了周线五连阳形态,而成交总额则大幅萎缩,且上周的周线缺口已被完全封闭,周线阴吞阳的组合预示近期反复仍难免。

流动性充裕状况并未改变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新增贷款达4.58万亿元,其中1月份1.62万亿元,2月份1.07万亿元,3月到了1.89万亿元。第一季度银行信贷同比多增3.25万亿元,增速创下历史之最,接近政府设定的2009年全年最低目标5万亿元。
  这激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成长将加速的乐观情绪,但也引发了对通胀以及不良贷款上升的忧虑。市场人士纷纷猜测,监管部门可能收紧流动性,对信贷进行控制,市场也一度因此出现剧烈的波动。
  对此,银监会发言人周四紧急辟谣,银监会并没有改变年初以来确定的信贷政策。银监会日前开展的信贷资产贷后检查以及与票据融资等相关联的案件排查,都是银监会合规性监管和持续风险监管的正常工作安排。
  由此,流动性作为本轮行情的重要催化剂,相信整个二季度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不会改变。不过,脱离基本面的流动性推动力量不应过分夸大。回顾历史可以看到,1999年初A股流通市值为5600亿元,2006年初为10000万亿元,目前流通市值则高达70500亿元,而随着解禁股的加入,A股流通市值仍在不断膨胀中。依靠流动性制造出局部泡沫并不难,但面对规模庞大的整体市场,单靠流动性来制造全局性的牛市,似乎并不现实。
  因此,A股目前的表现,比较类似2006年年中的行情,流动性的威力还没有完全爆发,但市场已经改变了此前暴跌阶段的思维,只是投资人对未来的空间,尚不敢“畅想”,远未如2007年那样,开始做“市梦率”的遐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保八尚未成功,流动性仍需努力”。 当我们还要依靠流动性来复苏经济的时候,政府还需要充分的流动性。

经济“重构”拓展市场想像空间
  除流动性之外,对未来行情的判断仍应回归至基本面的判断上。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105.6 企业家信心明显回升。
  财政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3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177亿元,同比下降36.8%,降幅比1-2月缩小6.9个百分点。一季度国企利润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倍,3月比2月环比增长95.9%。
  电监会总监谭荣尧22日在电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二季度我国用电量可基本结束负增长局面。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好转,政策到位,则有望出现略有增长的情况。电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常建平介绍,4月中上旬,我国发电量同比负增长4%左右,回暖迹象明显。谭荣尧表示,上半年电力工业有望走出低谷。
  3月份我对外贸易出现明显好转迹象。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当月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
  整体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进一步回暖迹象,但还必须深入的看到,中国经济必将在复苏的同时,伴随着一次重大的结构调整、或者制度变革。2009年的A股行情,具有同2006、2007年类似的一个概念――结构性调整、或者制度性变革的成分在里面。因此在考量当前行情的时候,除了流动性外,A股行情的着力点或者说它的内核,已经从2005年的股市改革的层面,全面推向中国经济“重构”的问题,这种生产关系层面的变革,特别是对于民间资本活力的重新释放,且不论其最终的成果怎样,仅就这个概念本身,就足以赋予股市足够的想像空间。 

告别“垂直落体”
  全球经济仍有不确定性
  在各国政府一系列救市计划作用下,金融海啸带来的全球经济的“垂直落体”运动暂告一段落,各主要市场在美国股市的带领下,出现了持续六周的上涨。
  尽管如此,但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4月2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3月美国先行经济指数下降0.3%,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这一降幅高于市场此前预期。先行经济指数一共有股市、货币供应量、失业人数、工业订单、建筑许可等十个项目组成,反映未来3到6个月内的经济走势。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经济学家肯?戈尔德施泰因说:“衰退可能将持续到今年夏天,但强度会有所减弱。虽然4月偶尔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但先行指数的主要指标仍在下挫。”
  德国工业联合会4月20日预计,德国经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复苏,并认为2009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下降4%-5%。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汉斯-彼得?凯特尔认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衰退会持续多长时间。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最新消息,4月20日日本政府开始就2009财年国内经济的实际增长预测进行观点协调,目前的协调目标为负3%。也就是说,日本经济将连续两个财年负增长。日本财务大臣与谢野馨曾表示,如果2009财年下半年经济没有明显改善,整个年度日本经济增长率甚至可能低于负6%,暗示政府在4月份将大幅下调去年12月的预测。
  尽管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谓喜忧参半,但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的解读谨慎乐观,前景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两大因素支撑 下跌空间有限
  从表面来看,短期大盘出现冲高后大幅回落存在三个主要因素:一是大盘从3月中旬突破上行以来尤其是从底部反弹以来,市场积累了不少的获利筹码;其次,创业板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规则的发布以及IPO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潜在扩容压力的担忧;再次,上证综合指数日K线的两个跳空缺口,以及突破年线后的回抽确认都对股指运行形成下拉作用。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证综合指数在高位徘徊多日后最终选择了主动回调。
  从根本上来看,未来新增信贷规模难以持续将制约流动性释放和企业盈利增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两大因素才是制约后市行情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形势也比预料的要好,但应该看到,当前宏观经济只是呈现初步回暖迹象,基础仍不牢固,外需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通缩状态可能还会延续。因此,未来经济复苏过程可能并不象市场预期的顺利。但另一方面,需要肯定的是,管理层为了经济保“8”仍将继续采取积极举措,经济进一步回暖完全值得期待;而对于流动性的担忧,央行有关负责人再度强调,央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显然,流动性和经济复苏预期推动下,股指下跌的调整空间相对有限,未来行情向好的重要基础仍然较为牢固。
  总的来说,市场进一步大跌的空间是有限的,因为今年以来的行情主要是政策所主导的,国家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的稳定来实现国内企业的有效融资。目前来看,国家政策尚未实现转向,因此股市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市场短期应能在年线处企稳,在2400-2550点的区间内震荡整理后再寻求方向。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