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待市场底部出现时机
2008-09-09
分享至:

七年一梦,梦醒已经是遍体鳞伤。七年前的高点2245点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地被突破。2245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市场意义,因为无论是当年从这个位置往下走,还是两年前冲破这个位置,都没有大的换手。投资者心理上可能对这个位置有些依恋,甚至不少人把这个位置当成牛熊分界点。

  证券市场的一个主要反向指标就是人气,市场往往是向少数人预期的方向去发展。因此,当不少人把这个位置当成牛熊分界点,认为市场进入熊市的时候,对于市场的先知先觉者而言,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开始考虑,市场可能会在哪些条件下真正出现底部。

  笔者一直以为,本轮调整的主要矛盾是资金供求关系失衡,大量的大小非减持是市场超常调整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现底部的条件之一是解决资金供求关系,要么有大量增量资金进入,要么大小非减持得到解决。

   增加资金供给的难度很大。笔者曾经提到,国内股票市场投资的主体是个人,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个人。个人投资者一般理性程度比较低,从众心理比较严重,这就注定难以进行所谓价值投资,市场主要是按照趋势投资,没有赚钱效应个人投资者很难大规模进场。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是外资,大规模批准外资也能引进资金,但这样管理层会承担巨大的压力,可能难以操作。最后一个是通过开放融资,大规模增加资金供给,但是资金的持续性有问题,可能形成反弹,难以形成反转,反弹后下跌会使问题更严重。因此,从增加资金供给的角度很难解决目前股市难题。

  对于解决大小非问题。第一个方法是,直接通过法规延缓甚至停止大小非减持,但是由于当年股改的时候有约定,这样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监管层要求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以及控制减持比例已经有打“擦边球”的嫌疑,而且监管层曾表态不再出台限制大小非的政策。最近出台的“可交换债券”新政,实际上无论是定价还是流程上均没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出现极端性事件,政策上进一步限制甚至停止大小非减持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个方法是,让大小非自然上市,直到全部自然流出,达到市场的平衡。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将有2000多亿股大小非进入流通,2010年有381亿股,2011年有331亿股,这些还没有包含新老划断以后发行上市的限售股进入流通,也就是说,市场要到2011年前后才有见底的可能。此外,市场快速下跌到大小非都不愿意减持的价格(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易是按照市净率计价),也就是市场平均市净率下跌到1.5倍以下,减持浪潮才有停止的可能。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市场见底的话要么到2011年以后,要么市场整体市净率降到1.5以下。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