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上半年CPI同比上涨7.9%,PPI上涨7.6%,专家建议
货币从紧 财政松动
制图 邬思蓓
今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8年上半年及6月份的CPI、PPI、GDP等敏感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了7.9%,其中,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1%,较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上半年PPI较上年同期上涨7.6%,6月则创下8.8%新高,上半年GDP增幅为10.4%。
下半年宏调思路初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1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上说,在中央的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和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符合年初确定的宏观调控方向,仍属于平稳较快区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15日指出,当前把宏观调控的目标定在GDP增长9%到10%,物价增长6%到7%或者是7%到8%是合适的。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夏斌认为今年的调控思路应该是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补穷人。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控制通胀比防止经济下滑更重要,建议采用加息、降汇率的“组合拳”。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15日发布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和下半年经济走势预测》:受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不景气影响,下半年,外贸出口增速将继续平稳回落。展望下半年,次贷危机会继续向实体经济扩散,全球经济将出现明显降温。
而就在本月1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举行第5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委员们认为,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紧货币政策不能松
面对最新出炉的CPI数据,可能不少人有疑问:既然已经回落至7.1%,到了今年1月的水平,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出现变化?对此,专家指出,市场、企业也不应对货币政策放松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近期,随着经济和物价增长放缓的迹象逐步显现,市场对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夏斌表示,在国际收支失衡、全球物价上涨的压力下,从紧的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变。
虽然放松货币政策不大可能,但微调却是有可能的。专家谏言,首先在食品价格和生活费用价格涨幅趋稳的前提下,应加快理顺市场价格关系,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改变成品油等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其次,针对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增长趋降的变化,稳定经济增长,加大对企业经营的支持力度应成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点。
是否加息仍有争议
加息的争议一直不断,记者注意到,由于6月CPI的继续走低,业内“加息可能性降低”的声音再度响起。上海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郭燕玲表示,CPI的走势回落将降低加息的可能性;摩根大通则认为大量热钱的涌入也会让加息的可能性变小。热钱主要体现在资本项目下的流入不断增加,但学者认为,目前抑制热钱的主要手段还是靠对冲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动用利率手段还有待观察。
而部分反对加息的学者认为目前经济正处于回落状态,经济复杂,加息将进一步损伤经济,同时会进一步造成热钱涌入。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曾强调:“当前的问题显然不是经济增速回落,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就是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
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