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非理性“破发” 回归理性投资
2008-04-02 | 证券日报
分享至:

过去的几个月里,沪深股市正经历着一个极其强烈的向下螺旋。在沪深股指数次潮起潮落间,几只大盘股惨遭“破发”,犹如大潮退却后沙滩上的贝壳醒目地呈现于投资者眼前。
  
   3月26日,中国太保成为本轮牛市行情中首支跌破发行价的股票。27 日,中煤能源、中海集运步其后尘,相继加入“破发”行列。
  
   转过天来,在第二季度的首个交易日中,“青山绿水”之行情依然未改,大蓝筹领跌之势仍在延续。
  
   重审基本面,坚持价值投资
  
   就在股市犹如“过山车”一般一次次考验投资者的心理底线时,人们不禁要问,大盘股如今都连续“破发”,我们还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呢?
  
   不可否认,这些大盘蓝筹股作为证券市场的“中流砥柱”,如今却成为暴跌行情的领导者,率先出现“破发”问题,无疑在进一步打击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让市场的投资心态进一步恶化。面对诸多“中字头”上市公司逼近“破发”的局面,不少投资者在“价值投资” 与“追涨杀跌”的投机理念中来回动摇,不知该如何取舍。
  
   对于这些大盘股的破发,一位市场策略研究人士直言不讳,“这些大盘蓝筹股的‘破发’都是非理性的。毕竟公司的基本面在那明摆着呢!无论从股价、市盈率哪一个角度分析,都不应该跌到今天这个程度。”
  
   而在记者看来,这位市场人士看似简单的回答,恰恰可以作为投资者的一项投资策略:面对股市现在茫茫前途时,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或许比关注其股价更为重要。
  
   以27 日“破发”的中煤能源为例,以2006年的经营收入及原煤产量计算,中煤能源都稳居中国煤炭行业第二大企业。同时,中煤能源也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出口企业和中国最大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行业地位本足以构筑起投资者坚实的心理防线。
  
   根据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07年中煤能源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368.9亿元,按此计算,2004-2007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7.3%。而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提高和煤价的稳步上涨,中煤能源煤炭生产及贸易业务收入也将从2004年的133.8亿元增长到2007年预计的26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6%;煤焦化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20.7亿元增长到2007年预计的4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3%;煤矿装备业务收入从2004年的15.1亿元增长到2007年预计的3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2%。
  
   从中煤能源的净利润增长角度来看,归属于其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2007年预计将达到51.05亿元,较2006年度净利润27.17亿元大幅增长87.9%。由此可见,无论在煤炭生产、贸易总量、利润增长等各方面,中煤能源都保持着良好而稳健的增长势头,因此这样的业绩足以支撑其现有股价。
  
   另外,根据国内众多券商的煤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基于目前国内外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2008年煤炭行业景气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在此“前途一片光明”的情形之下,投资者确实没有必要为一时得失而痛心疾首。“关注基本面,坚信价值投资”或可减免股市剧烈震荡所带来的重大损失。
  
   理性看待破发,把握投资机会
  
   那么,在确保上市公司基本面优质之后,大盘股的“破发”是否就是投资机会的信号显现呢?
  
   对于投资者的疑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是回答记者,“这些大盘股的破发,与大盘的深度调整关系密切,股价大幅下跌是整个市场大环境造成的,并非公司本身存在问题。在大盘连连下挫的情况下,这些大盘股想要脱离大盘,逆风上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述人士指出:“虽然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制约大盘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比如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金融和地产股的反弹空间,创业板推出导致资金提前分流,以及大小非解禁的压力等等。但是,已经破发的大蓝筹确实可以看作是某种程度上的投资机会,可以给予适当关注。”
  
   该资深业内人士还告诫投资者称:“在选择‘破发’股投资时应更为理性一些,切忌盲目地追涨杀跌。首先,应当密切关注市场整体大环境的变化,如果市场大方向继续处于调整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多看少动。同时,要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尽量选择那些本身质地优良、业绩足以支撑股价的股票,并非跌破发行价的所有个股都适宜投资。”
  
   虽然从目前形势来看,市场调整尚未到达尾声,接近破发的多只股票仍有破发的可能。但我们应该相信,通过监管层在制度上的重新布局,市场信心一定会逐渐恢复起来,价值投资的理念也会逐步回归,证券市场一定会再次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上来。
  
   期待理性投资,期盼股市稳定!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