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要救,但用我们的逻辑
2008-10-14
分享至:

由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进一步蔓延和深化之势。在此次危机中,中国并未能置身事外,实际上,我们的美元储备,无论美国国债、两房债券还是少量股权投资,都不得不面临较大的市值“缩水”。但是,由于中国相对较为封闭的金融体系,我们躲过了这场被称为“百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仅伤及皮毛。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也同时使我们在这场危机中握有相当的主动权。
  但是,我们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成为金融危机中让人垂涎三尺的一块“肥肉”。据有关报道,近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7国集团财长会议、20国集团财长会议上,美国强烈要求中国购买其债券。而在此之前,游说或要求中国出手支援美国救市的声音亦不断,前美国助理贸易代表傅瑞伟10月8日表示,现在“中国是美国的银行”,如果中国这次不伸手协助美国解困,“美国会死得很惨”,中国也会受拖累。而在国内,亦有经济学家鼓噪:如果中国不出手支援一把,已有的美元投资将面临进一步缩水的危险;而且,美元的疲软和衰退也终将伤害我国出口,并可能导致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破产潮。
  这些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各大经济体协调一致共渡难关,既是救人,也是自救。但是,仔细分析上述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我们反而应该更加冷静,谨防被进一步绑上“失控的列车”。
  首先,美欧金融危机这列“失控的列车”最终滑向何处目前仍不明朗。经历过最近一年中国股市大幅下跌的投资者都有深刻体会,在股指跌去一半之时,有不少本来已经空仓的投资者重新介入,仍遭受了几近“腰斩”的投资损失。此次金融危机的“底”和“时间窗口”在哪里,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已经持有51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再继续将鸡蛋投入一个漏洞百出的篮子,显然犯了“立于危墙之下”的投资大忌。
  其次,美国的损失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就如“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发生危机,但并不妨碍房子还在那块地上。相反,金融危机的损失反而由全世界共同“埋单”了。仅从资本市场上看,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国股市的市值损失幅度都远较美国为甚。
  其三,从技术层面上看,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所言,我们尚不充分具备“抄底”华尔街的人才储备和实战经验,已有的股权投资及QDII的失利,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儿。
  显然,冷静低调、静观其变,无疑是当前最好的策略。
  但是,不去“充这个冤大头”,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无可作为。相反,我们要充分利用此次全球经济调整的时机,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用好我们手中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一利器和谈判能力,主动调整布局,引导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并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正面力量。
  首先,利用全球经济和大宗商品调整的时机,建立以能源(石油)、资源(黄金、矿产等)以及技术为中心的外汇储备体系;其次,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逐渐弱化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出口拉动,进一步完善国内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建立以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为最终目标的经济增长体系。在此方面,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外汇财富、财政实力都可以有很大作为。特别是在目前,在资本市场大跌并影响到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情况下,建立大规模的托市基金、减免相应税费,提振投资者信心,用股市财富效应来扩大内需,远比“拯救美国大兵”来得实惠。
  “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对于美国如此,对于中国亦如此。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温家宝总理不久前也说:“保持住中国强有力的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态势,就是对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这实际上是对“救不救华尔街”的最好回答。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