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名称  基金代码  净值日期  当日净值  累计净值  日增长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债券 161902 2017-04-28 1.0980 2.1283 0.20% 0.57%
万家稳增A 519186 2017-04-28 1.1018 1.5418 0.02% 0.15%
万家稳增C 519187 2017-04-28 1.0880 1.5080 0.02% 0.02%
万家添利 161908 2017-04-28 0.8894 1.4870 0.00% -0.13%
万家恒利A 519188 2017-04-28 1.2624 1.2624 0.01% 0.27%
万家恒利C 519189 2017-04-28 1.2349 1.2349 0.00% 0.11%
万家双利 519190 2017-04-28 1.0912 1.1586 0.06% 1.82%
万家强债 161911 2017-04-28 1.0097 1.2897 0.01% 0.62%
万家恒瑞A 003159 2017-04-28 0.9789 0.9789 0.03% 1.48%
万家恒瑞C 003160 2017-04-28 0.9762 0.9762 0.03% 1.35%
万家恒祥A 519208 2017-04-28 0.9789 0.9789 0.01% 0.86%
万家恒祥C 519209 2017-04-28 0.9765 0.9765 0.01% 0.72%
万家鑫璟A 003327 2017-04-28 1.0146 1.0146 0.01% 1.16%
万家鑫璟C 003328 2017-04-28 1.0134 1.0134 0.01% 1.09%
万家鑫安A 003329 2017-04-28 1.0070 1.0125 0.01% 1.08%
万家鑫安C 003330 2017-04-28 1.0064 1.0112 0.01% 1.01%
万家家享 519199 2017-04-28 1.0084 1.0084 0.01% 0.68%
万家恒荣A 519206 2017-04-28 1.0111 1.0111 0.03% 0.80%
万家恒荣C 519207 2017-04-28 1.0093 1.0093 0.03% 0.67%
万家鑫通A 003522 2017-04-28 1.0108 1.0108 0.03% 0.75%
万家鑫通C 003523 2017-04-28 1.0100 1.0100 0.04% 0.69%
万家鑫稳A 003520 2017-04-28 0.9982 0.9982 -0.04% -0.73%
万家鑫稳C 003521 2017-04-28 0.9977 0.9977 -0.03% -0.80%
万家和谐 519181 2017-04-28 0.9765 1.9817 0.00% 4.49%
万家双引擎 519183 2017-04-28 1.4348 2.1248 0.09% 1.17%
万家优选 161903 2017-04-28 0.8564 2.6467 0.39% 5.48%
万家精选 519185 2017-04-28 1.6803 2.2553 0.44% 6.07%
万家新利 519191 2017-04-28 1.0362 1.3178 0.37% 7.44%
万家瑞兴 001518 2017-04-28 1.2849 1.9249 0.41% 6.86%
万家瑞丰A 001488 2017-04-28 1.0938 1.0938 0.10% 1.46%
万家瑞丰C 001489 2017-04-28 1.0647 1.0647 0.10% 1.37%
万家品质生活 519195 2017-04-28 1.2885 1.2885 0.09% 7.53%
万家瑞益A 001635 2017-04-28 1.1374 1.1374 0.07% 2.03%
万家瑞益C 001636 2017-04-28 1.1247 1.1247 0.07% 1.87%
万家蓝筹 519196 2017-04-28 1.1863 1.1863 0.20% 5.30%
万家瑞和A 002664 2017-04-28 1.0147 1.0327 0.11% 1.18%
万家瑞和C 002665 2017-04-28 1.0136 1.0306 0.12% 1.12%
万家颐达 519197 2017-04-28 0.9852 0.9852 0.04% -0.60%
万家颐和 519198 2017-04-28 0.9920 0.9920 0.00% 0.02%
万家瑞旭A 002670 2017-04-28 0.9973 0.9973 0.12% 0.07%
万家瑞旭C 002671 2017-04-28 0.9959 0.9959 0.11% -0.02%
万家瑞盈A 003734 2017-04-28 1.0176 1.0176 0.02% 1.61%
万家瑞盈C 003735 2017-04-28 1.0166 1.0166 0.02% 1.54%
万家瑞祥A 001633 2017-04-28 1.0236 1.0236 0.09% 2.44%
万家瑞祥C 001634 2017-04-28 1.0227 1.0227 0.09% 2.37%
万家瑞富 001530 2017-04-28 1.0184 1.0184 0.01% 1.76%
万家瑞隆 003751 2017-04-28 1.0182 1.0182 0.10% 1.54%
万家180 519180 2017-04-28 0.8067 3.1467 -0.16% 2.57%
万家红利 161907 2017-04-28 1.5111 1.5111 -0.57% 5.20%
成长分级 161910 2017-04-28 0.9855 1.7219 0.31% 1.06%
成长A 150090 2017-04-28 1.0162 1.2856 0.02% 1.62%
成长B 150091 2017-04-28 0.9548 2.1583 0.61% 0.48%
万家上证50ETF 510680 2017-04-28 1.8265 1.8265 -0.16% 1.57%
万家恒景A 519210 2017-04-28 1.0065 1.0065 0.04% 0.49%
万家恒景C 519211 2017-04-28 1.0050 1.0050 0.03% 0.36%
万家家泰A 003908 2017-04-28 1.0034 1.0034 0.00% 0.34%
万家家泰C 003909 2017-04-28 1.0030 1.0030 0.01% 0.30%
万家家盛A 003910 2017-04-28 1.0023 1.0023 0.01% 0.23%
万家家盛C 003911 2017-04-28 1.0028 1.0028 0.00% 0.28%
万家鑫享A 003747 2017-04-28 1.0071 1.0071 0.02% 0.71%
万家鑫享C 003748 2017-04-28 1.0062 1.0062 0.02% 0.62%
万家鑫丰A 004079 2017-04-28 1.0089 1.0089 0.01% 0.89%
万家鑫丰C 004080 2017-04-28 1.0086 1.0086 0.01% 0.86%
万家消费成长 519193 2017-04-28 0.9886 0.9886 -0.02% -1.14%
万家宏观择时 519212 2017-04-28 1.0007 1.0007 0.17% 0.07%
 基金名称  基金代码  截至时间 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 申购
万家货币E 000764 2017-04-28 0.9323 3.5150
万家现金宝 000773 2017-04-28 1.0241 3.7290
万家现金增利A 004169 2017-04-28 1.1326 3.4780
万家现金增利B 004170 2017-04-28 1.1848 3.7460
万家货币R 519501 2017-04-28 0.9598 3.6150
万家货币B 519507 2017-04-28 0.9571 3.6050
万家货币A 519508 2017-04-28 0.8914 3.3660
万家日日薪A 519511 2017-04-28 1.0249 3.3790
万家日日薪B 519512 2017-04-28 1.0910 3.6190
万家日日薪R 519513 2017-04-28 0.0000 0.0000

 

把基金季报当女神,读起来还会头疼吗?

 

 

作为业内人士,经常有朋友问小编,某某基金怎么样?每每此时,小编都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去读它的定期报告。比如最近,各家基金公司就相继发布了旗下基金2017年第1季度报告,作为基金季度表现的成绩单,季报不仅包含了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投资动向、还有基金经理的市场研判,绝对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不过,动辄十几页的报告的确让人望而生畏,怎么办?小编有一招,就是把基金季报当女神!而且给各位划好3大重点,主要看这些就够啦
1.基金净值表现(看基金到底是赚还是亏)
2.管理人报告(看投资策略到底是进还是退)
3.投资组合报告(看基金具体投资了些啥)

一、看基金到底是赚还是亏

「颜值高低,立分高下」

女神颜值高低,当然首先看业绩,也就是季报中的基金净值表现。而且,还要同时关注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因为如果是大牛市,基金给你赚得正收益,却没有跑赢业绩比较基准,那也不够给力。以自家权益类旗舰产品万家品质为例,2017年一季度净值增长率8.8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3%,也就是说万家品质不仅给投资者赚钱了,还远超基准涨幅近4倍。

既然说到业绩,小编禁不住想说一个季报以外的内容。投资者选择一个产品,也是选择了一个公司。了解单支产品业绩的同时,也可以从基金评价机构发布的报告中了解基金公司的整体投资实力。比如海通证券就会定期发布《基金公司权益与固收类资产业绩排行榜》,从报告中可以看到,不仅万家品质涨的好,万家的整体投资实力同样不凡,权益和固收的整体业绩双双位列行业前1/5。

二、看投资策略到底是进还是退

「胸有文墨,气自芳华」

季报女神是否“气自芳华”,可就要看基金经理是否“胸有文墨”了。一般来说,投资者能和基金经理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如果有机会深扒他们对市场行情、投资策略的看法,可千万不能错过。而这些都在基金季报“管理人报告”中。以小编家另一只拳头产品、刚摘得“2016年度五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奖的万家精选为例,季报中基金经理就跟投资者分析了2017年一季度的行情走势、万家精选的投资逻辑、以及未来的市场研判 —— “2017 年一季度 A 股市场分化比较明显,结构性行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经济数据企稳;其次,中游盈利能力的改善预计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业绩反转或者具有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基础的低估值蓝筹板块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截止一季度末,产品配置中持仓比例最大的依次是地产、PPP 以及银行。基于对经济企稳条件和政策求稳基调的判断,将有利于推动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偏好。维持市场中期震荡上行的判断。”

注:以上内容来自万家精选2017年第1季度报告。金牛奖由《中国证券报》评选

有的投资者也许会担心,如果季报发布后市场发生变化,季报中的观点是否还有参考价值。A股市场变幻莫测,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基金经理在季报中的观点,是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数据,自上而下深入分析得出的,大方向上还是值得参考的。也建议投资者们关注基金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通常来说,市场观点有变化的话,基金公司会通过官微平台及时发送给投资者。比如近两周的回调就让不少投资者感到焦虑,而我们的投研团队在本周市场反弹前(周一)就表示:“金融监管收紧是近期带来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降温的重要因素,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但力度不会持续很强。我们认为监管部门仍然会考虑市场波动风险,依旧维持之前对于未来经济持续企稳的乐观判断,为A股市场中长期振荡上行构成了支撑。经历市场大幅调整后,市场风险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投资者不必恐慌,我们预计大盘再继续回调的幅度有限。”

三、看投资组合,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基金季报中,投资组合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整个报告的灵魂所在。它直观的告诉投资者这只基金到底买了什么,买了多少,为什么会有当前的业绩表现。还是来看万家精选的一季报,截至季末股票仓位为82.38%,相较2016年四季末93.64%的仓位水平,可以看出基金经理在争取收益的同时,注重防范二季度回落的风险;重仓行业为房地产、建筑,重仓股票有中国建筑、贵阳银行、招商蛇口、华夏幸福、东方园林等。

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比例较大,如果十大重仓股涨的好,对投资者收益的贡献自然不小。根据wind数据,全部A股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为0.62%,而万家精选的前五大重仓股不仅全部超越同类平均,甚至不少涨幅超过15%,可见基金经理择行业、择个股眼光精准。

建议投资者除了阅读基金的当季报告,也可翻看过往的季度报告,看看基金的持仓是否频繁变化,偏好短线,还是长线持有较为稳健,是否契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和理念。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大内容之外,投资者还可关注基金规模、份额的变动,这些数据侧面反映出基金的受欢迎的程度。总之,基金季报里面珍贵的内容很多,套用一句古话再合适不过,那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源:万家基金)

 

 

第二批混改试点已批复7家 三大行业力度或超预期(中国证券报)

五月行情或更重防御 券商看好低估值蓝筹和大消费(上海证券报)

千份半年报预告六成报喜 多行业现增长潜力(上海证券报)

制造业PMI连续9个月扩张 经济增长正回归平稳(上海证券报)

雄安“满月”探访:传统产业忧搬迁 招商引资变选资(证券时报网)

 

上市银行一线岗位大量被外包"代持" 储户调侃"可能来到一家假银行"

 

你很难想象,自己在银行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或许并未与银行的正式员工真正接触,尽管仅仅是上市银行的员工总数去年年底就接近222万人。
  “我可能来到了一家假银行”,储户L女士调侃称,“在大厅等候时,听说不仅很多网点大堂经理是外包制员工,一些柜员也不是银行的正式员工,顿时觉得心里有些忐忑”。在《证券日报》记者随后的采访中,上述储户的说法得到了部分银行业人士的确认——派遣制或外包制员工在银行业并不罕见。
  本报记者注意到,一家自称已经向8家以上银行提供外包服务业务的金融外包服务公司被装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资产中(全资控股子公司)。该外包公司在一则招聘启事中自称员工总数超过15000人,这一数字超过了所有的区域性上市银行,而上述员工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外包公司替用工银行“代持”的。
  外包和派遣制岗位“包打天下”
  当你来到银行办理业务,迎接你的大堂经理可能来自于跟银行合作的劳务派遣公司,而帮你挑选理财产品的理财经理则可能是刚刚签订试用合同的准员工,微笑服务的柜员可能业余时间正在准备考试并期望由派遣制向合同制转制,而你离开时经常会下意识看一下的头戴钢盔的保安的劳动关系一直属于某家金融保安公司。即便你选择使用自助机具,这些设备的清机加钞处理、维修、远程值守服务也很可能是外包公司一力承担的。
  此外,大街上拦住你办信用卡的所谓银行员工其实可能是外包公司的职员,电话里声音甜美的客服人员中的绝大多数与银行并没有直接的劳动合同,你看不见的银行IT系统也是由第三方外包并维护的,甚至于来你的创业空间联络小微企业贷款的青年,还在期盼通过签订几个大单实现身份的转换。如果很不幸你信用卡逾期不还,向你催收的很可能也是银行雇来的“临时工”以及“临时公司”。
  如果你选择在网络上寻找银行的工作机会,很多的客服岗位都来自于“**信息科技公司”或者是“**人力资源公司”,这些公司不是用人方但却是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上的甲方。
  “基本上你在银行接触到的人都可能是外包制或派遣制的”,一位网友表示,一位就职于人力资源公司的朋友曾对其爆料。
  虽然上述描述较为极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大量一线岗位都存在外包或派遣制员工的现象。
  上市银行单个网点人均员工约26人
  上市银行虽然员工数量庞大,但是分配到每个网点后,人手就有些不足了。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去年年底,25家上市银行的员工总数合计为221.8万人,与2015年年底的221.02万人相比基本持平。不过,目前上市银行境内的分支机构合计数量已经达到7.2万个,按照221.8万人计算,每个具有单独机构代码的网点对应的员工人数约为31人,如果剔除人员占比在10%-15%的总行层级的影响,普通网点平均对应的员工数量为26人左右。此外,《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四大行2016年年报验证发现,四大行境内机构的平均人员为20人至26人左右。
  “正式员工一般包括一位支行长、数位支行副行长、技术团队、财务人员、结算人员、信用控制人员、对公和零售的相关业务人员、客服人员等”,一位国有银行支行副行长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其中的客服人员的用工形式通常最复杂,有正式员工、合同制、派遣制和外包制等多种形式”。
  此外,本报记者注意到,银行还存在大量低门槛的用工需求,例如数据录入、文件传递等等,这些岗位也是外包的主力。
外包公司员工逾万人 超过近半数上市银行
  所谓的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将原本应由自身处理的一般性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专业公司和服务商完成,以便降低银行经营管理成本,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体现银行竞争优势的知识密集型活动。
  《证券日报》记者辗转多个社交群,发现了一家自称中国金融外包服务第一品牌的公司。该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在前台,公司帮助银行提升网点服务品质、改善银行客户体验、实现营销目标;在中台,公司通过ATM整体外包、网格化服务等模式帮助银行实现网点管理和运营;在后台,公司帮助银行建设大型集中处理中心和作业中心”。此外,该公司自称为包括多家国有大行在内的8家以上用户服务。
  本报记者利用搜索引擎查询招聘信息发现,该公司目前在推岗位还另外包括了上述8家银行名单之外的多家中小银行。该公司在一则招聘启事中强调,公司年产值近6亿元,资产2800多万元,员工超过了1.5万人。其中,仅员工这一项数字就超过了所有区域性上市银行(共计12家).
  该外包公司对于产值的描述或许有些夸张,但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其已经是某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年报显示,该外包公司2016年收入40331.56万元,比2015年同期上升8.20%,实现利润-992764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25%,主要原因系公司2016年外包的人力成本增加所致。而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恰恰说明了外包公司业务扩展之快。
  与之相呼应的是,记者查找到了一个社交群体,其成员正是上述外包公司派驻到某较大规模城商行的35名员工。
  “外包公司并不会直接进行招聘,面试一般都是银行直接进行,等到银行确认用工后,外包公司会跟进完成用工手续”,一位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
  用户担心银行推卸管理责任
  “外包制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成本”,某上市银行高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应该说,外包制与我国商业银行“亲密接触”的时间并不长,过去一直是劳务派遣制包打天下。但随着现在派遣制同工同酬以及只能定位于“三性”的要求,银行不得不转向其他方式控制成本,劳务派遣员工的数量和占比近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国有大行的劳务派遣制员工已经由数万人降至数百人。
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劳务派遣是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员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是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用工模式,受《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调整。业务外包是种业务合作关系,发包企业与承包企业签订业务合作合同,由承包企业独立完成所承包业务,合作针对的是业务。承包企业自行安排人员,开展业务,对人员发放工资。因而业务外包关系是受《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调整。对于储户而言,业务外包的风险在于信息和资金安全”。
  《证券日报》记者曾在某QQ群多次接收到求购银行用户信息的信息,每条大概报价0.25元。记者尝试与买家沟通,但买家比较谨慎,仅表示,“银行的员工或者在银行服务的其他人员手中都可能有大量的此类信息”,但是“胆小的就别来交易了”。
  储户对于银行往往有着天然的信赖,并不会主动区分(更多时候也确实很难区分)正式员工还是外包工,因此其知情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正式员工的违规行为的定性相对简单,而非正式员工如果侵害储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银行是否会以‘临时工’为由推卸责任是储户最为关注的”,上述法律界人士表示。
  此外,本报记者注意到,一些被动选择为外包员工身份的银行从业者也对于在工作中受到的差别待遇(包括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可选岗位甚至是人际关系方面)表示了愤慨或无奈。部分“外包工”表示,“学得一技之长后就会离职”,长此以往,这对于银行的人才培养显然也是不利的。(来源:证券日报)

免责声明:
1、本刊所登载报告及资讯是为特定客户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文中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形成其他任何权利义务的要约和承诺。本公司虽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本公司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2、投资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及最近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