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

     基金名称  当日净值  累计净值  日增长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蓝筹(519196) 1.0944 1.0944 -0.87%

--

万家品质(519195) 1.1825 1.1825 -0.48%

-6.88%

万家精选(519185) 1.9706 2.1456 -0.49% 6.71%
万家优选(161903) 0.8838 2.5392 -0.32% 0.64%
万家和谐(519181) 0.9106 1.8665 -0.68% -10.21%
万家瑞兴(001518) 1.7877 1.7877 -0.54% 5.21%
万家瑞益A(001635) 1.0822 1.0822 0.00% 8.12%
万家瑞益C(001636) 1.0739 1.0739 0.00% 7.30%
万家瑞和A(002664) 1.0172 1.0172 -0.10% --
万家瑞和C(002665) 1.0154 1.0154 -0.09% --
万家瑞丰A(001488) 1.0763 1.0763 -0.03% 6.51%
万家瑞丰C(001489) 1.0494 1.0494 -0.03% 3.98%
万家引擎(519183) 1.3941 2.0841 -0.16%  5.45%
万家新利(519191) 1.0811 1.2027 -0.28% 5.87%
万家债券(161902) 1.1018 2.1323 -0.17% 1.22%
万家强债(161911) 1.0248 1.2868 0.03% 2.76%
万家恒瑞A(003159) 1.0022 1.0022 0.06% --
万家恒瑞C(003160) 1.0018 1.0018 0.05% --
万家颐达(519197) 1.0120 1.0120 0.04% --
万家颐和(519198) 1.0066  1.0066  0.08% --
万家恒利A(519188) 1.2747 1.2747 0.03% 3.32%
万家恒利C(519189) 1.2505 1.2505 0.03% 2.99%
万家添利(161908) 0.9132 1.5168 0.02% 2.24%

万家稳增A(519186)

1.1179 1.5579 0.04% 3.13%
万家稳增C(519187) 1.1064 1.5264 0.05% 2.86%
万家双利(519190) 1.0872 1.1546 0.00% 0.10%
万家180(519180) 0.7681 3.1081 -0.27% -9.84%
万家红利(161907) 1.4138 1.4138 -0.44% -8.91%

万家成长(161910)

1.0629 1.7743 -0.51% -17.86%

成长A(150090)

1.0365 1.2559 0.02% 3.30%

成长B(150091)

1.0893 2.2928 -1.02%

-31.49%

万家50ETF(510680) 1.7758 1.7758 -0.23% 3.80%
    基金名称    截至时间 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货币A 2016-09-23 0.6026 2.345% 1.78%
万家货币B 2016-09-23 0.6677 2.584% 1.96%
万家货币R 2016-09-23 0.6703 2.594% 1.97%
万家货币E 2016-09-23 0.6430 2.493% 1.89%
万家日日薪A 2016-09-23 0.6354 2.330% 1.77%
万家日日薪B 2016-09-23 0.7004 2.570%  1.95%

 

万家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莫海波做客华尔街见闻访谈

  

 

      华尔街金小妹:在年初尚未出现地王和房价暴涨的平静之时,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在地产板块的机会?同时又是看到市场上什么样的信号促使您加大配置地产和基建板块个股?

莫海波:1、是地产股的估值较低我们主要用PE和NAV这两个指标对地产股进行估值。从PE来看,主流地产股估值在7~10倍,在主板中处在较低的位置。从NAV来分析,我们测算目前地产股市值相对NAV折价普遍在30%~40%,这意味着现价买入地产股,对应未来3~4年年化有接近10%的回报率,这一回报率放到资产荒的背景下就极为吸引人了。(NAV是指房地产企业不考虑未来增量发展,把手上存量资源全部开发完毕后对应的价值。一般来说开发周期在3~4年,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将在3~4年后达到NAV的价值。)

2、地产股的基本面较好,虽然前期政策一直出手打压,让大家误以为地产股的价值降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恒大地产参与万科股权争夺之后,整个地产板块的投资热情被点燃,加速了上涨过程;我们认为政策对于地产基本面的影响可控。原因包括:1. 基本面受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两方面影响,货币政策更为重要。货币政策并未转向。2. 事实上,产业政策自16年初就已经开始收紧了,本次收紧在边际上影响并不大。就地产公司的股价而言,影响也不大。主要是因为地产股上涨的核心逻辑是资产荒背景下,持有优质土地资源的企业配置价值凸显。而我们并不指望地产行业基本面超预期大幅上涨,只需维持高位景气即可。

3、房企的现金流较好,在大的市场背景下具备配置价值。房地产现金流好的原因是:15年以来销售回款非常好;资产荒下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大、融资成本下降。地产股的配置价值体现在于存量土地价值将会得到重估。


华尔街金小妹:8月可谓是地王之月,先有上海1天惊爆3地王,后有深圳310亿拍出全国总价地王,为什么今年会出现地王频出这种现象?原因有哪些?如果一家地产公司今年频当地王,如何判断它是否值得投资?对于商业地产和住宅为主业的公司,哪一类会更值得投资?

莫海波:1、房地产投资占GDP权重较高,而且随着国企改革的提速和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化落实,房地产成为最先受益领域。而且近期产业资本频频举牌地产,带动标杆个股超预期持续上涨,更是直接带动地产板块持续走红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的比例为14%

2、在目前国内经济逐步下行的环境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基建等产业稳住GDP,以PPP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平台项目会加速推广落实,基建会成为贯穿全年的投资主题。5月权威人士社论即对预测我国宏观经济将长期处于L形的判断。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经济已经处在L的底部区域,确切的说我们认为向下虽有可能,但中短期内继续下行的空间非常有限。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3、未来整个地产板块也会趋于分化。建议:1. 商业地产板块要优于开发地产板块,主要是商业地产现金流更为持续稳定;2. 开发地产中,聚焦布局一线城市的要优于布局三四线和全国范围的;3. 更符合保险等大资金的标的最佳,如大股东持股比例低、PB低、市值小等。


华尔街金小妹:目前资产荒情况下,无论是银行、企业、居民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和基建,您觉得现在购置实物房产是否仍然是“投资刚需”?如果买不起房,是否就参与不到这波趋势了呢?

莫海波:一线城市的房子依然是“投资刚需”。我们有一个观点:目前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线房产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但我们确定其下跌的空间非常有限。这是因为在一系列政策打压下,一线城市有大量的真实需求被限制住了。配置地产相关基金,相当于入股了房地产企业,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配置这些拥有优质土地资产的公司股权,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华尔街金小妹:现在政策有收紧的趋势,这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房价以及相关企业的业绩呢?您会在下半年削减自己房产和基建板块的投资吗?

莫海波:基于对政策和行业景气周期的判断来看,我们依然对基建板块基本面充满信心。对于地产板块,虽然一线城市开始有限购趋严的迹象,但当前的政策出发点与13年严厉调控截然不同。此轮政策调控重点在于“去库存”,与此同时兼顾调控部分一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因此政策并非一刀切的全面转向。同时整体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等基本面情况相对其他行业更为稳健出色。所以从政策,及行业和上市基本面等多角度出发,我们依然看好地产和基建板块。短期内这两个板块中的一线权重蓝筹股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超额收益,震荡市之下不排除会有较为一定的获利了结压力,风险收益比趋向合理。因此我们会适时在这两个板块中进行个股的调整,更多的挖掘一些具备潜力的二线蓝筹标的。


华尔街金小妹:看空房地产的分析师年年都有,您觉得现在到时候了吗?可否举个例子?

莫海波:曾经有朋友在3-4年前调研完行业和上市公司后,坚决看空中国房地产,并在调研时就行业基本面和上市公司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其中一位曾经看空的朋友在15年底却迅速转为坚决看多,这也在业内一时传为趣闻,我记得曾经有个段子最能代表中国房地产过去十年的真实写照“最败家的就是卖房创业”


华尔街金小妹:下半年市场多空博弈势必将更加激烈,您觉得哪方将占上风?最佳投资机会将会出现在哪些板块?中小创板块可以入手了么?

莫海波:我们认为目前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依然处在向好的趋势当中,原因如下:

1. 资产荒之下,代表无风险收益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2.7%,市场利率持续下行;

2. 对比英国脱欧后的西方国家,安倍经济学失效后的日本,以及经济复苏并不稳定的美国,中国政治经济环境依然有吸引力,虽然人民币汇率依然面临压力,但已基本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3. 进入下半年后,由于基数效应CPI也将有望长期维持低位,因而相关政策操作将有更大操作空间;

4. 国内过剩行业去产能,“营改增”降企业税负等政策帮助企业在经济转型中重新焕发活力。这些因素都将会对下半年乃至未来中长期国内市场产生深远而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市场将会呈现出较好的投资机会,市场信心将会逐步恢复,但市场突破震荡箱体区域从而大幅反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动力相助。从仓位上来说,我们还是。当然基建、PPP、地产等板块依然将会是我们的重点持仓方向。对于成长股我们也一直在持续的观察和等待,目前中小创依然估值泡沫明显,尚未到大规模配置的时点。

 

 

逾千公司预估前三季业绩 六成报喜(证券时报网)

银监会再次警示城商行风险:133家表外业务超10万亿(一财网)

碳排放配额分配下月启动 2020年将开征碳税(经济参考报)

中国铁矿煤炭进口量攀升 BDI指数创年内新高(上海证券报)

网下打新门槛升至6000万元 基金被迫增加仓位(证券时报)


万亿公募FOF整装待发

 

9月23日,公募FOF指引出炉,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超过10家公司将上报首批FOF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公募FOF或将在六个月内问世。在低风险高波动的环境下,委外和养老金投资的两大风口助力,公募FOF面临巨大窗口期。据悉,在银行等大型资金渠道要求下,公募FOF有可能实现绝对收益,并逐渐成为万亿银行理财的替代品。首批FOF产品没有长期业绩可参考,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更关注团队风控能力和海外策略本土化能力。
  首批公募FOF即将诞生
  目前已有超过10家基金公司的FOF业务打算申报首批产品,包括博时、华夏、前海开源、广发、诺德、泰达宏利、长盛和南方等。其他已成立资产配置部门、还处在找人阶段的公司更多。一位基金行业猎头告知,近期,FOF人才从总监到研究员都有大量需求。
  业内人士透露,FOF大概率将通过证监会的“普通程序”进行审核,而非“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类似于创新产品通道,其产品在受理后,审核时间在6个月内,而简易程序则是20个工作日。不过,也有公募基金FOF负责人认为,在当前环境下,FOF需求旺盛,证监会或许会加速审批。
  记者获悉,目前,中小型基金公司如长盛、华商和前海开源基金等打算推外部FOF产品。部分大中型基金公司如广发、泰达宏利、天弘和博时则打算内外部FOF都尝试。
  多角度挑选FOF
  首批公募FOF诞生在即,由于没有历史业绩可考,如何挑选?业内人士给出建议:一是关注团队。目前,由于险资具有较多的公募基金投资经验,多家公募基金在组建FOF团队时,都从险资“挖角”,其中不乏在险资创下绝对收益业绩的团队。然而,业内人士提醒,险资作为机构资金,在做公募基金投资时,有天然的调研优势,但是公募平台不一样。“基金公司对险资调研都敞开大门,甚至随叫随到。”一位公募基金FOF人士称,“但公募平台不一样,同行间调研则不一定有这么方便了,毕竟都是竞争对手。”
  二是关注风控能力。博时基金多元资产配置部负责人魏凤春认为,公募FOF投资能力更依赖团队而非明星基金经理。因为FOF是多元化多资产策略,所以风控能力很重要,此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售后能力,“FOF应该把结果管理变成过程管理,及时和客户交流。”
  第三,关注管理人的策略本土化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前海开源基金投资副总监聂守华认为,海外引进的比较成熟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法,如风险平价模型,在国内的应用就有比较大的挑战。因为海外大类资产投资品种较丰富,大类资产波动性之间的差异没有那么显著,同时海外存在比较多的具有杠杆特性的衍生品标的,可以平衡各资产之间的波动率。但是,国内的大类资产之间波动率差异较大,必须采用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方法构建FOF组合。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配置策略的FOF可能不会出现在首批公募FOF中。指引规定,公募FOF的净值披露,必须是在持仓基金披露净值的次日。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公募FOF短时期内不适合投资QDII,因为QDII的净值披露日是T+2日。广发基金认为,如果FOF投资场外QDII,必然会造成FOF的净值披露时间延迟。因此FOF投资的QDII的形式较多的可能性是场内品种,以ETF或者LOF为主。
  万亿FOF瞄准两大“风口”
  业内人士认为,高波动低利率的环境下,单一资产风险太大,不适合中国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公募FOF将连续面临两个窗口期,一是委外投资,二是养老金投资。无论是对基金管理人还是投资人,FOF的推出都正当其时,未来将是万亿规模的大蛋糕。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财务公司、险资等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委托外部投资,以弥补自身投资能力的不足,目前对于委外规模并无准确的统计,但是业内人士预估,当前委外规模在7万亿—8万亿元之间,但进入委外市场的委托人越来愈多,尤以没有投资能力的中小银行为主,因此市场仍在扩大。魏凤春表示,在与银行的沟通中,感觉到银行有两大要求:一是希望FOF有稳定收益,最好能做绝对收益。二是希望公募FOF未来能逐步取代银行理财,成为客户财富管理的新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多策略是委外主要投资要求,因此FOF/MOM成为委外投资的主要形式。相比于其他类型FOF产品,公募FOF在制度上保证了低风险,将是委外资金的重要管理人对象。广发基金称,这将使得FOF的投资标的进一步分散,例如某FOF规模为10亿元,当其中20%需投资于国债ETF,则需要一只10亿规模以上的国债ETF基金。如果没有,则需要投资于两个或多个标的子基金,且每个基金的持有份额都不得超过其子基金总份额的20%。这要求公募FOF持仓更加分散,有助于提高FOF的产品自身流动性。同时,对子基金的规模冲击也相应较小。业内人士预计,相比于专户FOF,公募FOF费用低,未来或将出现许多委外资金的定制公募FOF。
  养老金投资则更是被大型公募基金公司被视为“囊中之物”。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经验,FOF形式的生命周期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是其养老金投资的主力军。在个人养老金账户建立的大趋势下,中国也有望借鉴海外经验。目前,产品线齐全的大型基金公司都打算率先推出内部FOF,也是看好内部FOF不会双重收费,且以大类资产配置为主,在低收益率环境下,对养老金更有吸引力。(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声明:
1、本刊所登载报告及资讯是为特定客户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文中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形成其他任何权利义务的要约和承诺。本公司虽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本公司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2、投资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及最近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