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

     基金名称  当日净值  累计净值  日增长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蓝筹(519196) 1.0788 1.0788 0.58%

0.00%

万家品质(519195) 1.1597 1.1597 0.94% 

-8.68%

万家精选(519185) 1.8230 1.9980 1.19% -1.28%
万家优选(161903) 0.8670 2.5094 0.83% -1.28%
万家和谐(519181) 0.9081 1.8621 0.80% -10.45% 
万家瑞兴(001518) 1.6739 1.6739 0.97% -1.48%
万家瑞丰A(001488) 1.0644 1.0644 0.02% 5.33% 
万家瑞丰C(001489) 1.0388 1.0388 0.02% 2.93%
万家引擎(519183) 1.3907 2.0807 0.06% 5.20%
万家新利(519191) 0.9869 1.1085 1.10% -3.35%
万家债券(161902) 1.1047 2.1354 0.12% 1.48%
万家强债(161911) 1.0320 1.2790  -0.01% 1.99%
万家恒A(519188) 1.2619 1.2619 0.02% 2.28%
万家恒C(519189) 1.2389 1.2389 0.01% 2.03%
万家添利(161908) 0.8983 1.4981  0.01% 0.57%

万家稳增A(519186)

1.1033 1.5433 0.04% 1.79%
万家稳增C(519187) 1.0927 1.5127 0.04% 1.58%
万家双利(519190) 1.0825 1.1499 0.04% -0.33%
万家180(519180) 0.7692 3.1092 0.42% -9.71%
万家红利(161907) 1.3784 1.3784 0.47% -11.19% 

万家成长(161910)

1.1033 1.8147 0.91% -14.74%

成长A(150090)

1.0266 1.2460 0.01%  2.32%

成长B(150091)

1.1800 2.3835 1.70% 

-25.79% 

万家50ETF(510680) 1.7986 1.7986 0.32% 5.13%
    基金名称    截至时间 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货币A 2016-07-13 1.0690 2.426% 1.29%
万家货币B 2016-07-13 1.1320 2.663% 1.42%
万家货币R 2016-07-13 1.1348 2.672%  1.43%
万家货币E 2016-07-13 1.1078  2.576% 1.38%
万家日日薪A 2016-07-13 0.5842 2.224% 1.31%
万家日日薪B 2016-07-13 0.6499 2.465% 1.44%

 

 公募投资总监反思投资:回归常识和本源 重视企业长期价值

  

 

      在市场伤痛逐渐愈合之际,更应该反思过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市场发生了什么。
  市场中极端事情经常会超预期发生,投资上需要更重视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回归本源,从公司内在价值和产业变迁上做长期投资。
  市场牛熊更迭如岁月轮回,不少投资人士也将行情的起伏视为一场修行。在过去的一年间,A股盛极而衰,不断有超出经验之外的事件出现,给市场所有参与者上了重要一课。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上,回顾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基金报特别邀请了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沙骎、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国泰基金权益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黄焱、融通基金投资总监商小虎、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徐荔蓉、万家基金投资总监莫海波、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高峰等7位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或投资总监,共同回望过去一年的A股市场。这7位投资总监表示,在市场伤痛渐渐愈合之际,更应该反思过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市场发生了什么。市场中极端事情经常会超预期发生,投资上需要更重视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回归本源,从公司内在价值和产业变迁上着手长期投资。
  回归常识回归理性
  狂飙突进的2015年前6个月,令所有市场参与者炫目,而如今提起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光,这几位投资总监更多想到的是回归常识、回归理性。
  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沙骎正好是去年5月份加盟的招商基金,他进入公司先做了两件事,一是力劝投研同事不要盲目“奔私”;二是着手准备批量发行保本基金。“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看到当时市场带有‘高波动、高杠杆率、高估值’特征,而常识告诉我们,这些不可能同时持续很长时间。我的职业生涯经历过四轮牛市,20年的经验让我看到,每次牛熊转换都有着类似的过程。虽然我并不知道牛市究竟会维持多久,但经验提醒我牛市尾声可能就要来临。”沙骎表示,当时还有几个重点指标让他警惕起来:第一,从过去经验来看,全球股票市场其实是同步的。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例,去年5月正是美国牛市顶峰,而涨得最多的创业板指数则是在去年6月份见顶;第二,去年的牛市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流动性驱动,而去年初美联储逐步停止扩表,自2015年二季度初,A股整体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就开始出现边际下降。
  不过,沙骎表示,从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泡沫破灭未必完全是坏事,过程中往往会催生伟大的公司,例如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谷歌、亚马逊等公司横空出世。中国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融通基金投资总监商小虎则将市场大跌概括为“盛极而衰”。A股经历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的疯狂,然后高昂的音乐戛然而止。回头看,A股2015年牛市阶段除了高杠杆等宏观特征,通过观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可以发现一些特征,去年四五月间,研究员抛弃传统估值方法,开口必谈“市梦率”,这种情况很像美国2001年科网泡沫出现的时候;上市公司只要提到“有诉求”,股价就会迅速蹿升;投资经理也是“唯新唯小唯空间”。所以,潜在的非理性繁荣是市场大跌的最大内在动因。此外,高杠杆、资本外流等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高峰也表示,和去年6月初的高点相比,现在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跌去了2/3以上,但估值依然不便宜,以至于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还是很难建立信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去年股市上涨时有多么疯狂。市场波动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盈利预期有偏差,把股票投资作为一个短期可以赚取高收益的市场;二是一些决定市场基础的政策不稳定和不明朗,参与各方也难以建立长期的稳定预期。
  更多>>跟着基金抢反弹
  基金代码 基金名称 近一周收益 费率 操作
  3.61% 1.50% 0.60%
  1.42% 0费率
  1.34% 1.50% 0.60%
  反思高杠杆
  “高杠杆也是各国市场大跌的共同特点。高杠杆在A股市场的特点表现为高杠杆水平是非透明的、难以量化的。当市场下跌时,未知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2015年高峰期,场内的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股票质押余额逼近万亿元,这些都有实际数据,是可以观测到的。但是,场外的配资、HOMES拖拉机账户、伞形信托、结构化理财等杠杆却不可监测,规模预测也从最初的1.2万亿元直到最后的接近4万亿元。” 商小虎强调,市场需要高度重视高杠杆。
  万家基金投资总监莫海波也表示,整个市场疯狂加杠杆的现象要控制,杠杆不能太高,这会导致疯狂涨跌。杠杆过高会导致市场投机气氛蔓延,完全脱离基本面的判断。
  沙骎则表示,对于金融市场降杠杆的节奏,从有限的经历以及读过的部分海外文献来看,金融市场很少出现有序降杠杆。如果金融市场能够做到有序降杠杆,美国就不会出现次贷危机,欧洲也不会出现债务危机。实体经济或许能实现有序退出或降杠杆,但是在金融市场很难做到。因为金融市场上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会造成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我们在杠杆资金上是非常谨慎的,也没有凑热闹,事后来看是很正确的决策。” 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说。
  还有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反思去年的市场大跌,投资界做横向对比有些欠缺,比如台湾等地市场经验表明,加杠杆的市场下跌往往是非理性的。
  重视流动性管理
  去年6、7月份市场大跌之际,流动性枯竭状态至今仍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前重视流动性管理成为主流声音。
  莫海波表示,这一波极端行情提醒公募基金,最重要的还是流动性的管理,那些流动性很差、估值过高的个股坚决不能抱团,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投资上也有一些变化,在投资时,会时刻警惕极端情况的出现;仓位控制和选股更不能脱离价值的判断,要避免参与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莫海波说。
  “对我自己来说,近一年影响和改变不是特别大。我做投资已经接近20年,投资策略一直是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角度来选股和构建组合。如果说从过去一年多中得到的启发,最大的一点就是流动性。”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徐荔蓉也表示,在去年上半年成交量这么巨大的市场中都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经验。因此,一个正常的资金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组合时应该适当地考虑流动性、收益、安全性的综合匹配,有一个相对均衡的配置,而不应该只追求其中的某一点。
  沙骎则表示,当时公司每天都会监控每个组合的流动性状况。如今看来,当时流动性枯竭的原因主要是连续跌停和停牌股票数量过多,尤其是大面积停牌造成的影响很大。毕竟市场从未经历过这种突发状况,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市场风险,单独来看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会导致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现在交易所已经出台了停牌新规,对停牌制度进行了完善,未来市场有望更加规范、更加健康。
  重视企业内在价值
  “A股大跌对操作的影响不大,因为我们整体投资风格一直坚持注重公司的经营基本面、估值,即使在市场过度高涨时依然保持清醒,对一些纯题材、讲故事、完全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是不会碰的。相对来说,我们受伤程度小很多,市场已经逐步转向认同我们的投资思路。”国泰基金权益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黄焱代表了一种主流思路——更重视企业内在价值。
  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也表示,对去年市场大跌刻骨铭心。当时觉得牛市的上涨很不理性,已经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但实际上大跌真正来临时,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事后总结,在市场经济下,要尊重市场规律,A股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人为的违背规律的做法最后都会带来惨痛的教训。所以,经过去年这一波市场大跌之后,应该会更加理性,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会更加关注基本面,会更加谨慎地对待那些投机行为。”
  商小虎则表示,投资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符合产业趋势的行业和公司才能笑到最后,产业投资思维是更长期、更价值的,而且也能够在市场中得到验证。市场大跌以来,有两次中级反弹机会,分别发生在2015年9月至11月、2016年2月至4月,虽然期间主题更换不断,但仍可以看到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影视IP、新能源汽车链都博得了非常好的超额收益,在每次波段反弹中也是率先启动的龙头板块,所以,不要局限于短时间和单个公司,要从产业的视角去投资。
  此外,徐荔蓉也建议,投资者要设定合理的回报率(心理预期),从未来看,这个收益率的设定是需要逐步降低的。市场上涨或是下跌,其本质都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或衰退,还是要关注所投资的公司本身,这才是真正长期能够带来回报的实质动作。
  呼吁建立基金长期考核机制
  公募基金抱团取暖、重押成长股、投资短视等问题,在过去一年也有所暴露并饱受争议。对此,基金业人士呼吁建立公募基金的长期考核机制,从考核机制上引导基金业更追求长期投资。
  沙骎直言,去年在市场狂热时期,作为主流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群体依然维持很高的权益仓位,跟随市场一起进入非理性状态,而未能群体性地展现出机构投资者应有的投资理性和投资常识。原因是什么?反思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业绩考核方式过于短视。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的评价体系还是单一重视收益率,选择性地忽视了投资‘久期’。其实对一个基金的评价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投资业绩、风险管理、投资期限。固定收益组合中通常会采用一个叫做”久期“的概念,即确定组合、个券的投资期限,未来3个月、1年甚至3年的预期收益率都可以按照投资规划去逐步实现。权益类基金经理其实也应该这样规划。”沙骎说。
  从目前的实际运作、行业习惯与舆论导向等方面来看,公募权益基金经理的考核仍然单一、极度关注1年期甚至更短期的排名。沙骎表示,这样就会导致权益类基金经理自然而然地将投资“久期”设置为3个月,被迫着眼于未来3个月甚至更短时间的组合管理,寄望于短期内组合、个股的预期收益率能超过同业,这也就必然会催生换手率过高、注重短期博弈、追求热门行业、跟风热门个股等现象。而社保基金、“巴菲特”们、QFII之所以长期业绩(3年、5年以上)要超过公募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投资久期是无限长的,这些资金不需要参与市场的短期博弈。
  沙骎呼吁,公募基金的考核周期应该是3年或以上,不应做1年期的考核,每年业绩冠军频频换人已是行业常态,这也印证了招商基金的观点。他介绍,招商基金今年以来主动拉长了业绩考核周期: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要求是第一年累计收益率进入前50%,两年期累计收益进入前45%,三年期累积收益率进入前40%。数据统计显示,三年期业绩排名高低与为投资者创造正回报的概率高度正相关,这才能回归公募基金为基民创造回报的价值本源。

 

 

全球宽松政策正吹大资产泡沫 美股防御板块领涨(中国证券报)

德国10年期国债发行首现负利率(中国证券报)

大盘持续反弹基金收益回升 多只基金年内收益已超20%(证券时报)

两融费率持续下行 券商融资利率惊现“5”字头(证券时报网)

"两巨头"变"单寡头" 冀东金隅重组颠覆京津冀水泥竞争格局(中国证券报)

 

预期收益下行 险资“挺进”非标资产

 

进入下半年,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之一。分析人士认为,“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结构相对固化,面临较大投资压力,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险企仍有动力通过股票市场获取更高收益。预计保险资金将加快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转向另类投资和权益投资趋势将继续。
  面临投资压力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占比分别为13.61%、13.79%、14.03%、14.17%。多位分析人士认为,相比2015年,保险资金今年预期收益会有所下降,将承受一定投资压力。
  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表示,今年上半年“股债双杀”,保险投资业绩受到较大冲击,预期上市险企全年业绩较去年会有所回撤。虽然保费增长并未受到投资环境的影响而放缓,但保险公司在不断汲取保费的同时,也面临着“资产荒”困境。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资产荒”背景下,为提高偿付能力,股票市场对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险企吸引力或显著增强,险企持股将进一步集中。考虑到万能险首年退保率比较高,2016年下半年增速会放缓,预计新增资产配置压力会小一些。
  偿二代将对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带来连锁反应。由于偿二代在计算最低资本时,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主板股票、中小盘股票、创业板股票投资给予不同的基础因子,预计下半年险资或增加主板股票投资,降低中小创股票投资。
  债市仍有获利空间
  曹恒乾表示,对保险公司持有至到期类债券资产而言,长期利率下行势必减少利息收入,长期低利率会产生利差损,对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构成压力;对交易性或可供出售类债权资产而言,短期内若债券指数走高,则债券本身价格升水,短期交易价格提高,形成保险公司溢价收入。
  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认为,债券仍有上涨空间,险资投资预期取决于未来调整的幅度。如果调整幅度很大,那么在收益率、票息率较高的时候,保险资金会更愿意配置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从而锁定未来2-3年的预期收益。此外,还会优先考虑高信用等级债券和利率品种,加大投资操作的主动性。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张学认为,当前影响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收益减少和准备金计提压力。2016年一季度,折现率下行导致计提准备金增加,是寿险公司利润萎缩的原因之一。在此期间,国债到期收益率750天移动平均线进入下行通道,传统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在账面上侵蚀利润。不过张学强调,具体影响仍取决于未来利率水平变化,预料继续恶化可能性不大。
  另类投资受宠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保险资金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为29.83%、30.43%、30.19%、33.01%、33.41%。
  曹恒乾表示,目前保险行业投资结构相对固化,从传统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上寻求投资突破难度较大,且这两类资产的投资收益比较依赖市场走势,并非通过投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因此,保险公司热捧另类投资也在情理之中。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来看,另类投资主要体现为投资非上市股权、股权类基建、私募股权、信托计划等。近期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公司的投资案例,均体现了保险资金对于另类投资的关注。
  缴文超认为,由于受到市场竞争以及费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负债成本实际上呈上升趋势,保险资金将继续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转向另类投资和权益投资趋势将持续。
  张学预计,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和另类投资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带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上升作用大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负面影响。未来,保险公司优化和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趋势不变,而各类非标资产配置将有所升温,保险公司将积极配置优质非标资产谋求投资端的突破和发展。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福认为,目前保险投资端面临趋势性压力,长期资产配置的改善仍有待于国内债券市场更为完善,短期框架下,非标资产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是重中之重。结合目前金融降杠杆态势,各金融产品供给均呈现收紧态势,凭借对冲经济下滑的特殊作用,预计基础设施计划增长趋势最为明显。(来源:中国证券报)

免责声明:
1、本刊所登载报告及资讯是为特定客户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文中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形成其他任何权利义务的要约和承诺。本公司虽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本公司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2、投资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及最近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