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

     基金名称  当日净值  累计净值  日增长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蓝筹(519196) 0.9785 0.9785 0.48%

0.00%

万家品质(519195) 1.0587 1.0587 0.79%

-16.63%

万家精选(519185) 1.7071 1.8821 0.91% -7.56%
万家优选(161903) 0.8100 2.4083 1.15% -7.77%
万家和谐(519181) 0.8366 1.7371 0.65% -17.50%
万家瑞兴(001518) 1.5702 1.5702 1.13% -7.59%
万家瑞丰A(001488) 1.0521 1.0521 0.06% 4.12%
万家瑞丰C(001489) 1.0272 1.0272 0.06% 1.78%
万家引擎(519183) 1.3818 2.0718  0.25%  4.52%
万家新利(519191) 0.9230 1.0446 1.01% -9.61%
万家债券(161902) 1.1014 2.1319 0.30% 1.18%
万家强债(161911) 1.0307 1.2777 -0.01% 1.86%
万家恒A(519188) 1.2557 1.2557 0.03% 1.78%
万家恒C(519189) 1.2330  1.2330  0.02% 1.55%
万家添利(161908) 1.0470 1.4965 0.00% 0.43%

万家稳增A(519186)

1.0962  1.5362 0.05% 1.13%
万家稳增C(519187) 1.0858 1.5058 0.05% 0.94%
万家双利(519190) 1.0784 1.1458 0.31% -0.70%
万家180(519180) 0.7252 3.0652 0.42% -14.87% 
万家红利(161907) 1.3083 1.3083 0.58% -15.71%

万家成长(161910)

1.0712 1.7826 1.48% -17.22%

成长A(150090)

1.0246 1.2440 0.01% 2.12%

成长B(150091)

1.1178 2.3213  2.86%

-29.70%

万家50ETF(510680) 1.7046 1.7046 0.26% -0.36%
    基金名称    截至时间 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货币A 2016-06-28 0.5557 1.996% 1.18%
万家货币B 2016-06-28 0.6211 2.236% 1.30%
万家货币R 2016-06-28 0.6244 2.246% 1.31%
万家货币E 2016-06-28 0.5968 2.146% 1.26%
万家日日薪A 2016-06-28 0.6115 3.161% 1.22%
万家日日薪B 2016-06-28 0.6773 3.402% 1.34%

 

 公募投资总监反思投资:回归常识和本源 重视企业长期价值

  

 

      在市场伤痛逐渐愈合之际,更应该反思过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市场发生了什么。
  市场中极端事情经常会超预期发生,投资上需要更重视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回归本源,从公司内在价值和产业变迁上做长期投资。
  市场牛熊更迭如岁月轮回,不少投资人士也将行情的起伏视为一场修行。在过去的一年间,A股盛极而衰,不断有超出经验之外的事件出现,给市场所有参与者上了重要一课。站在目前这个时点上,回顾一年来的风风雨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国基金报特别邀请了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沙骎、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国泰基金权益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黄焱、融通基金投资总监商小虎、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徐荔蓉、万家基金投资总监莫海波、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高峰等7位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或投资总监,共同回望过去一年的A股市场。这7位投资总监表示,在市场伤痛渐渐愈合之际,更应该反思过去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市场发生了什么。市场中极端事情经常会超预期发生,投资上需要更重视风险,加强流动性管理,回归本源,从公司内在价值和产业变迁上着手长期投资。
  回归常识回归理性
  狂飙突进的2015年前6个月,令所有市场参与者炫目,而如今提起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光,这几位投资总监更多想到的是回归常识、回归理性。
  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沙骎正好是去年5月份加盟的招商基金,他进入公司先做了两件事,一是力劝投研同事不要盲目“奔私”;二是着手准备批量发行保本基金。“这么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看到当时市场带有‘高波动、高杠杆率、高估值’特征,而常识告诉我们,这些不可能同时持续很长时间。我的职业生涯经历过四轮牛市,20年的经验让我看到,每次牛熊转换都有着类似的过程。虽然我并不知道牛市究竟会维持多久,但经验提醒我牛市尾声可能就要来临。”沙骎表示,当时还有几个重点指标让他警惕起来:第一,从过去经验来看,全球股票市场其实是同步的。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例,去年5月正是美国牛市顶峰,而涨得最多的创业板指数则是在去年6月份见顶;第二,去年的牛市部分程度上可以说是流动性驱动,而去年初美联储逐步停止扩表,自2015年二季度初,A股整体流动性的宽松程度就开始出现边际下降。
  不过,沙骎表示,从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泡沫破灭未必完全是坏事,过程中往往会催生伟大的公司,例如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谷歌、亚马逊等公司横空出世。中国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融通基金投资总监商小虎则将市场大跌概括为“盛极而衰”。A股经历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的疯狂,然后高昂的音乐戛然而止。回头看,A股2015年牛市阶段除了高杠杆等宏观特征,通过观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可以发现一些特征,去年四五月间,研究员抛弃传统估值方法,开口必谈“市梦率”,这种情况很像美国2001年科网泡沫出现的时候;上市公司只要提到“有诉求”,股价就会迅速蹿升;投资经理也是“唯新唯小唯空间”。所以,潜在的非理性繁荣是市场大跌的最大内在动因。此外,高杠杆、资本外流等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高峰也表示,和去年6月初的高点相比,现在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跌去了2/3以上,但估值依然不便宜,以至于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还是很难建立信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去年股市上涨时有多么疯狂。市场波动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投资者对股票投资的盈利预期有偏差,把股票投资作为一个短期可以赚取高收益的市场;二是一些决定市场基础的政策不稳定和不明朗,参与各方也难以建立长期的稳定预期。
  更多>>跟着基金抢反弹
  基金代码 基金名称 近一周收益 费率 操作
  3.61% 1.50% 0.60%
  1.42% 0费率
  1.34% 1.50% 0.60%
  反思高杠杆
  “高杠杆也是各国市场大跌的共同特点。高杠杆在A股市场的特点表现为高杠杆水平是非透明的、难以量化的。当市场下跌时,未知的恐惧会被无限放大。2015年高峰期,场内的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股票质押余额逼近万亿元,这些都有实际数据,是可以观测到的。但是,场外的配资、HOMES拖拉机账户、伞形信托、结构化理财等杠杆却不可监测,规模预测也从最初的1.2万亿元直到最后的接近4万亿元。” 商小虎强调,市场需要高度重视高杠杆。
  万家基金投资总监莫海波也表示,整个市场疯狂加杠杆的现象要控制,杠杆不能太高,这会导致疯狂涨跌。杠杆过高会导致市场投机气氛蔓延,完全脱离基本面的判断。
  沙骎则表示,对于金融市场降杠杆的节奏,从有限的经历以及读过的部分海外文献来看,金融市场很少出现有序降杠杆。如果金融市场能够做到有序降杠杆,美国就不会出现次贷危机,欧洲也不会出现债务危机。实体经济或许能实现有序退出或降杠杆,但是在金融市场很难做到。因为金融市场上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会造成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我们在杠杆资金上是非常谨慎的,也没有凑热闹,事后来看是很正确的决策。” 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说。
  还有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反思去年的市场大跌,投资界做横向对比有些欠缺,比如台湾等地市场经验表明,加杠杆的市场下跌往往是非理性的。
  重视流动性管理
  去年6、7月份市场大跌之际,流动性枯竭状态至今仍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前重视流动性管理成为主流声音。
  莫海波表示,这一波极端行情提醒公募基金,最重要的还是流动性的管理,那些流动性很差、估值过高的个股坚决不能抱团,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投资上也有一些变化,在投资时,会时刻警惕极端情况的出现;仓位控制和选股更不能脱离价值的判断,要避免参与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莫海波说。
  “对我自己来说,近一年影响和改变不是特别大。我做投资已经接近20年,投资策略一直是按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角度来选股和构建组合。如果说从过去一年多中得到的启发,最大的一点就是流动性。”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徐荔蓉也表示,在去年上半年成交量这么巨大的市场中都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经验。因此,一个正常的资金管理者,在管理自己的组合时应该适当地考虑流动性、收益、安全性的综合匹配,有一个相对均衡的配置,而不应该只追求其中的某一点。
  沙骎则表示,当时公司每天都会监控每个组合的流动性状况。如今看来,当时流动性枯竭的原因主要是连续跌停和停牌股票数量过多,尤其是大面积停牌造成的影响很大。毕竟市场从未经历过这种突发状况,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市场风险,单独来看是一种理性行为,但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会导致群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现在交易所已经出台了停牌新规,对停牌制度进行了完善,未来市场有望更加规范、更加健康。
  重视企业内在价值
  “A股大跌对操作的影响不大,因为我们整体投资风格一直坚持注重公司的经营基本面、估值,即使在市场过度高涨时依然保持清醒,对一些纯题材、讲故事、完全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是不会碰的。相对来说,我们受伤程度小很多,市场已经逐步转向认同我们的投资思路。”国泰基金权益投资事业部总经理黄焱代表了一种主流思路——更重视企业内在价值。
  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方伦煜也表示,对去年市场大跌刻骨铭心。当时觉得牛市的上涨很不理性,已经做好了随时撤退的准备。但实际上大跌真正来临时,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干扰,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事后总结,在市场经济下,要尊重市场规律,A股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人为的违背规律的做法最后都会带来惨痛的教训。所以,经过去年这一波市场大跌之后,应该会更加理性,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会更加关注基本面,会更加谨慎地对待那些投机行为。”
  商小虎则表示,投资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符合产业趋势的行业和公司才能笑到最后,产业投资思维是更长期、更价值的,而且也能够在市场中得到验证。市场大跌以来,有两次中级反弹机会,分别发生在2015年9月至11月、2016年2月至4月,虽然期间主题更换不断,但仍可以看到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影视IP、新能源汽车链都博得了非常好的超额收益,在每次波段反弹中也是率先启动的龙头板块,所以,不要局限于短时间和单个公司,要从产业的视角去投资。
  此外,徐荔蓉也建议,投资者要设定合理的回报率(心理预期),从未来看,这个收益率的设定是需要逐步降低的。市场上涨或是下跌,其本质都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长或衰退,还是要关注所投资的公司本身,这才是真正长期能够带来回报的实质动作。
  呼吁建立基金长期考核机制
  公募基金抱团取暖、重押成长股、投资短视等问题,在过去一年也有所暴露并饱受争议。对此,基金业人士呼吁建立公募基金的长期考核机制,从考核机制上引导基金业更追求长期投资。
  沙骎直言,去年在市场狂热时期,作为主流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群体依然维持很高的权益仓位,跟随市场一起进入非理性状态,而未能群体性地展现出机构投资者应有的投资理性和投资常识。原因是什么?反思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业绩考核方式过于短视。
  “目前中国公募基金的评价体系还是单一重视收益率,选择性地忽视了投资‘久期’。其实对一个基金的评价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投资业绩、风险管理、投资期限。固定收益组合中通常会采用一个叫做”久期“的概念,即确定组合、个券的投资期限,未来3个月、1年甚至3年的预期收益率都可以按照投资规划去逐步实现。权益类基金经理其实也应该这样规划。”沙骎说。
  从目前的实际运作、行业习惯与舆论导向等方面来看,公募权益基金经理的考核仍然单一、极度关注1年期甚至更短期的排名。沙骎表示,这样就会导致权益类基金经理自然而然地将投资“久期”设置为3个月,被迫着眼于未来3个月甚至更短时间的组合管理,寄望于短期内组合、个股的预期收益率能超过同业,这也就必然会催生换手率过高、注重短期博弈、追求热门行业、跟风热门个股等现象。而社保基金、“巴菲特”们、QFII之所以长期业绩(3年、5年以上)要超过公募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投资久期是无限长的,这些资金不需要参与市场的短期博弈。
  沙骎呼吁,公募基金的考核周期应该是3年或以上,不应做1年期的考核,每年业绩冠军频频换人已是行业常态,这也印证了招商基金的观点。他介绍,招商基金今年以来主动拉长了业绩考核周期: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要求是第一年累计收益率进入前50%,两年期累计收益进入前45%,三年期累积收益率进入前40%。数据统计显示,三年期业绩排名高低与为投资者创造正回报的概率高度正相关,这才能回归公募基金为基民创造回报的价值本源。

 

 

欧洲议会敦促英国立即启动退欧 默克尔态度转向强硬(证券时报)

人民币连续下跌不改平稳预期 降息降准预期升温(中国证券网)

沪指2900点上方震荡 短期波动仍难以避免(中国证券网)

资金关注半年报含权预期股(中国证券网)

创业板成交额创今年新高 市场做多信心回升(证券时报)

 

违规举牌乱象频出 如何规范成为难题

 

作为一种正常资本行为,在法律法规和商业规则框架下收购上市公司股权本身并无文明与野蛮之分,而如果收购方肆意规避法律法规,甚至构成违规举牌,则另当别论。

如果说仅仅是个别举牌方违规举牌或可理解,然而不断攀升的违规举牌案例却明显说明,违规举牌已成A股市场的一大现象。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经粗略统计,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上出现违规举牌的案例多达20余起,部分举牌案例还显得“落点精准”。

从动机看,违规举牌方不乏玩短线赚快钱的投机主义者,另有部分举牌方则显得“来者不善”——其目标直指上市公司控制权。不少举牌方增持至举牌红线后并未停止增持履行举牌信披义务,或者故意隐匿一致行动人关系,动用多个表面分散的账户分别增持,最后缔结一致行动人,构成恶性举牌,试图通过监管层的行政处罚而成功“洗白”。

面对咄咄逼人的违规举牌方,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以持股无效为由单方面限制违规举牌方投票权等股东权利,不惜因此对簿公堂,*ST新梅、西藏旅游等均属此例。由此衍生出来的问题是,违规举牌方持股有效性及股东权利是否应该得到保证?

客观而言,众多违规举牌现象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为司法实务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

违规举牌频发

根据相关规定,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上市公司权益达5%时,应向监管层作出书面报告,知会上市公司并予公告,期间不得继续增持。然而在实务中,部分举牌方触发举牌红线后并未履行披露义务且继续增持,造成违规。

以贵糖股份为例,自然人方少瑜曾于2014年11月5日起,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增持贵糖股份至6.14%,构成违规举牌。在方少瑜大举增持期间,贵糖股份曾披露贵港市政府拟收储公司一块甘蔗试验田,预计将增加税前利润逾5000万元,而当年贵糖股份前9个月仍处于亏损状态。

类似的情节发生在“牛散”何学忠身上,去年5月12日至29日期间,何学忠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卓翼科技至5.46%,触及5%举牌红线时亦未停止增持履行披露义务,直至6月2日才予以披露。当晚,卓翼科技即公布定增事项,何学忠举牌事件堪称精准,但随后的股灾令何学忠举牌收益折损殆尽。

踩点违规举牌或许还算“小打小闹”,部分上市公司则因被第三方违规举牌,而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控制权之争,以*ST新梅与康达尔表现最为明显。

2013年7月起来,以兰州鸿祥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开南账户组(下称“开南账户组”)彼此分散买入*ST新梅,拒绝承认一致行动人关系,直至2014年初被监管层行政处罚后才匆忙以书面形式缔结一致行动人关系。此后,开南账户组继续增持*ST新梅,遭到*ST新梅及其原控股股东兴盛集团的抵制,*ST新梅董事会一直不认可开南账户组的股东资格。目前,开南账户组和兴盛集团围绕*ST新梅董事会改选持续对垒,激烈异常。

康达尔亦是如此,该公司与京基集团之间的股权之争,持续近两年之久。2014年底,自然人林志通过其控制的13个账户大举买入康达尔,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后,京基集团以股权受让方受让林志账户组所持康达尔全部股权。

其间,康达尔控股股东华超投资指控京基集团所获股权为违规举牌所得,京基集团则斥责康达尔董事会非法剥夺其股东权利。在这一场收购与反收购行动中,双方数度交锋,最终对薄公堂。截至目前,京基集团合计持有康达尔31%股权,逼近华超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的31.66%股权。

荃银高科与“中植系”的股权纷争同样备受瞩目。此前,中植系成员公司中新融泽、中新融鑫、中新睿银今年一季度强势买入荃银高科,持股比例达一举超过荃银高科原第一大股东贾桂兰。然而,由于中植系在增持荃银高科时构成违规举牌,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虽然监管层明令禁止,然而违规举牌现象始终屡见不鲜,原因何在?记者从相关律师了解到,“违规成本太低”是诱发举牌方违规举牌的重要因素。

“按照目前的规定,如果收购方触及举牌红线后拒不履行信披义务,抑或收购方故意隐瞒一致行动人身份,致其合计持股触及举牌红线,甚至完成实际控股才履行披露义务,该收购方将会被处以60万元行政罚款。”上述律师说。

相比之下,违规举牌的收益似乎却“立竿见影”,一方面能极大地减少收购方继续增持的成本,避免反收购措施,另一方面可同时规避短线交易、内幕交易和关联交易等诸多限制,从中获取价值不菲的举牌收益。

董事会限权

资本市场,股权攸关。一边是外来资本连续举牌强势布局,一边是动用各种手段力拒不从。

仍以康达尔为例,目前京基集团与华超投资两方所持康达尔股权都在30%左右,差距极小。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在股东大会审议非关联议案时,双方互投反对票,若无一方获得剩余半数以上股东支持,那么双方几乎都等于拥有一票否决权。尤其是须以特别决议进行审议的重大事项,京基集团与华超投资均可以独自控制股东大会决议结果,最终,康达尔将全面陷入混乱局面。

面对来势汹汹的违规举牌,上市公司在实务中究竟如何反击才能紧紧攒住自己的话语权?从目前的案例来看,多数公司通过董事会直接限制违规举牌方的股东表决权。

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荃银高科收购同路种业60%股权的相关议案全部遭到否决,主要反对票均来自违规举牌方中新融泽及其一致行动人,即中植系成员公司。随后,荃银高科方面提出异议,认为中新融泽一方涉嫌违规增持的3.71%不具有投票权,并就此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裁定该部分股权投票权无效。若最终认定增持部分无效,投票结果将重新认定。

往前追溯,此前猛烈增持成都路桥的达州商人李勤,因多次触发举牌红线后未及时披露且继续增持,其投票权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前被“掐点取消”。对此,成都路桥称投资者违反收购事项披露要求,《公司法》并未禁止公司股东在公司章程中自行约定限制该投资者部分股东权利。

由于违规举牌而被上市公司董事会限制表决权,李勤并非首例。2015年3月, *ST新梅召开股东大会,该公司董事会直指开南账户组有权参加会议,但无权行使表决权。同样,目前*ST新梅董事会改选在即,开南账户组作为持股10%以上股东,其提交的相关议案也被*ST新梅否决。与之同时进行的是,开南账户组因违规举牌已被兴盛集团起诉,后者要求法院确认开南账户组违规举牌所持股份无效。

*ST新梅仍在等待法院的裁决,西藏旅游则等到了民事裁定书。因涉嫌违规举牌西藏旅游而被起诉的胡氏兄弟,于2015年10月被拉萨中院裁定禁止判决生效前行使投票权及提案权等股东权利,创造出A股首份禁止股东权利案。

由此可见,以举牌构成违规为由限制举牌方投票权,已成为上市公司抗击“野蛮人”屡试不爽的绝招。那么,上市公司董事会单方面限制股东投票权是否合理?

记者注意到,多数上市公司实施上述方案时援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即收购方未履行披露义务的,证监会将采取相关措施责令改正,改正前,收购方不得行使相应股份表决权。由此看来,限制举牌方的投票权显得有法可依。

然而,业内对此仍有不同看法。以*ST新梅为例,上海杰赛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向记者表示,他并不认为兴盛集团或*ST新梅会胜诉。他举例,内幕交易、短线交易也均属违规甚至违法,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往往会没收违法所得,依法量刑,但不会没收股份。

至于法院最终如何判决,仍不得而知。但从目前来看,开南账户组对*ST新梅董事会席位志在必得。

司法难题待解

违规举牌持股的有效性如何界定?以*ST新梅为例,在王斌忠代表的开南账户组三次举牌后实施反击。

2015年2月1日,兴盛集团将王斌忠及开南账户组等一共16个主体告上法庭,要求判令自2013年10月23日起,各被告买卖*ST新梅股票的行为无效,判令各被告抛售2013年10月23日当日及后续购买并持有的*ST新梅股份,所得收益1.75亿元应赔偿给*ST新梅。

此外,开南账户组2016年6月17日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兴盛集团则以开南方股东资格尚需法院最终裁定等为由,拒绝认可股东大会所有决议的效力。回溯纷争历程,*ST新梅不止一次以同样的理由否认开南账户组的股东资格。

显然,法院如何判决,将成为双方股权之争的关键点。如果法院支持兴盛集团的诉讼请求,则意味着开南账户组必须减持*ST新梅至5%以下。

早在2015年1月20日,宁波证监局便已作出处罚决定,责令王斌忠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在调查中,王斌忠“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也未要求听证”;处罚决定下达后,王斌忠立即缴纳罚款,并公开表示将认真学习《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辞任开南投资副总一职。

不过,开南账户组与*ST新梅的纠葛显然无法依靠王斌忠受罚、辞职来化解。王斌忠的上述举动是否能洗白开南账户组的违规行为,其持股合法性是否有效,现在仍然疑窦重重。

再看一例,康达尔股权纷争中,面对京基集团的狙击,康达尔董事会作出决议,限制京基集团表决权、股票处分权、收益权以及继续购买股票交易权。作为回应,京基集团起诉康达尔,请求撤销相关决议。

今年6月17日,深圳福田法院判令,康达尔董事会作出的有关京基集团“在改正行为前不得对其持有公司股份行使表决权”等四项决议无效。康达尔不服裁决,表示将上诉,双方股权缠斗仍将继续,林志账户组或京基集团持股的合法性仍有待商榷。

“目前司法认定举牌行为是否违规,需以证券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为准,当司法确认举牌交易无效,则收购方的持股行为将无效。”在恒德昆明高级合伙人王晓东看来,违规举牌的行为和所获得的股份要严格区分。

记者还采访了其他相关律师,得到的答案是,目前的法律只规定了“违规举牌”的收购方在改正(即按规定披露大额持股信息)前,对其持有或者实际支配的股份不得行使表决权。对于“违规举牌”收购方的民事责任,相关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因而司法实务方面充满不确定性。

司法的不确定性客观上给违规举牌制造了生存的空间,并引出来一系列问题,今后会否出现复制违规举牌案例的现象?这对严格遵守举牌信披规定的举牌方是否公平?监管或法律层面能否更加细化?

(来源: 证券时报网)

免责声明:
1、本刊所登载报告及资讯是为特定客户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文中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形成其他任何权利义务的要约和承诺。本公司虽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本公司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2、投资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及最近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