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1日

     基金名称  当日净值  累计净值  日增长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180(519180) 1.0803 3.4203 1.52% 26.44%
万家债券(161902) 1.2662 2.0943 0.15% 6.28%
万家优选(161903) 0.8017  2.1984 3.53% 41.97%
万家和谐(519181) 0.8822 1.8169 3.97% 41.38%
万家引擎(519183) 1.2708 1.9608 1.07% 25.47%
万家精选(519185) 1.6207 1.7007 3.70% 55.66%
万家稳增A(519186) 1.2391 1.4391 0.20% 5.19%
万家稳增C(519187) 1.2347 1.4147 0.21% 5.05%
万家红利(161907) 1.6868 1.6868 1.88% 38.12%
万家添利(161908) 0.9837 1.4174 0.20% 6.07%

万家中创(161910)

1.6170 1.6955 4.02% 57.21%

万家创A(150090)

1.0190 1.1760 0.02% 1.65%

万家创B(150091)

2.2150 2.2150 5.97%

109.71%

万家恒A(519188) 1.1549 1.1549 0.17% 2.56%
万家恒C(519189) 1.1406 1.1406 0.17% 2.43% 
万家得利(519190) 1.0447 1.1121 0.02%  1.95%

万家强债(161911)

1.0876 1.1896 0.06% 3.94%

万家380ETF(510680)

2.0137 2.0137 3.00% 46.88%

万家城建(519191)

1.0096 1.1312 0.08% 4.46%
    基金名称    截至时间 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最近七日年化收益率    今年以来 申购
万家货币A 2015-04-21 0.8602 4.53% 1.32%
万家货币B 2015-04-21 0.9245 4.77% 1.39%
万家货币R 2015-04-21 0.9263 4.78% 1.40%
万家货币E 2015-04-21 0.9025  4.68% 1.36%
万家日日薪A 2015-04-21 1.1153 4.08% 1.32%
万家日日薪B 2015-04-21 1.1859 4.32% 1.39%
万家日日薪R 2015-04-21 0.0000 0.00% 0.00%

 


一季度基金成绩单揭晓 万家基金权益类产品业绩突出 

 

 


 一季度各基金产品的成绩单正式揭晓。万家基金旗下产品整体表现出色。根据银河证券截至3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万家旗下四只主动投资型权益基金,一季度平均净值增长率逼近30%,轻松跑赢沪深300同期14.65%的涨幅。

统计显示,万家精选、万家和谐、万家优选及万家双引擎等四只主动投资型权益类产品,一季度分别斩获39.34%、31.79%、30.19%和17.22%的净值增长,平均涨幅达到29.64%。据了解,万家基金一直坚持价值投资和追求绝对收益,始终坚持以“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为主,“自下而上”的个股精选为辅,应用成熟的行业/风格资产配置模型和时机选择模型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望后市,万家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莫海波认为,A股市场正在进入长期牛市之中。良好的改革预期、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向暖的股市政策是牛市的三个基础,在此基础上,场外资金从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源源不断进入资本市场,未来几年是全社会资产再配置到权益类资产的过程。
 
( 来源:金融投资报)

 

 

 

 
 
 

 

自贸区2.0出发 粤闽津三大自贸区今同日挂牌 (中国证券报)

估值大幅压缩 可转债有望再度跑赢正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1.8万亿天量巨震 牛步放缓 (中国证券报)

全国股转公司完善新挂牌公司财报披露 (上海证券报)

海外舆论看中国降准:有助保证金融稳定 (证券时报

 

万亿银行理财资金入市 银行入市政策期待进一步放开

 

 

在中国分业经营的前提下,理财资金严格意义上非银行自有资金,但依然不能直接进行资本市场投资,只能通过前述渠道间接入市。

一位银行人士透露,对于银行理财余额增速的问题,已有大行向监管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得到监管支持,其中涉及对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开。

近几年来银行理财快速增长,然而今年资本市场崛起,其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2015年一季度国有大行的理财资金余额大多出现下降或者增速明显放缓,这与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持续上行密不可分。

“股市向好,对银行理财而言是一个投资机会,但也大量分流资金。”一位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今年银行理财业务也面临资产收益率下行、资金成本抬高等挑战。

“也许这是自银行理财业务崛起以来未曾遇到过的挑战,关键是银行资管业务如何应对,转挑战为机遇。”另一位银行资管人士表示,银行今年普遍在增加权益类投资。

目前已有银行向监管反映理财业务面临的新情况。去年12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据记者了解,这一征求意见稿目前已经有所修改调整,正在加快推进中。

万亿银行理财资金入市

一方面银行理财资金遭遇牛市挑战,但另一方面银行权益类投资普遍增加。

在2014年,银行理财配置信贷(非标债权)的比例在30%,大约60%配置债券和同业。但进入2015年,城投债稀缺、利率债无法加杠杆,债券失去高收益优势。而新兴业务中,资产证券化、次级债等规模较小,收益率同样无法满足需求,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稀缺。

上周日,央行宣布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两次降息。

这些都在推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为平衡投资者的接受程度,银行理财的成本仍很难降下来,这使得银行资产管理的收入越来越薄。

同时,银行理财业务还将面临税收成本的挑战。2015年银行业正式进入“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若调整方案正式落地,对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同样冲击不小。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银行理财业务收入计入利润表的中间收入部分,按照目前的营业税率征收比例为5%,若改征增值税,税率将达到11%,税收成本将超过原来的两倍。但改征后,息差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仍为5%。

此时,兴盛的资本市场成为银行抬高理财收益的重要来源。

同据海通证券统计,上述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四种渠道中,伞形信托及结构化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的收益率约在7%-8%,两融受益权收益率约6%,打新基金收益率约15%。

“今年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会由过去的同质化走向策略各异,重头戏就在资本市场。”上述银行人士说。

实际上,银行踏入资本市场的步伐已经加快。海通证券分析,目前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渠道主要有四类,包括伞形与结构化信托、两融受益权、打新基金、基金专户和资管计划结构化产品。到2015年一季度末,理财资金通过这四个渠道流入股市的规模已近1万亿。

海通证券估计,其中通过伞形信托和一般结构化集合信托入市的资金合计存量规模预计在5000亿以上。按照两融收益权余额约为融资融券余额的10%计算,银行购买两融收益权的规模接近1500-2000亿元。通过基金专户(或定制基金)、券商资管计划等方式间接打新规模预计到1000亿。

另外,保守估计,当前券商集合计划和一对多基金专户中的所有结构化产品(含股债等)存量规模可能在4000亿左右,其中来自银行的资金约3000亿。

实际上,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是部分代客理财的资金进行股市配资,多数是私人银行的客户资金。

其中市场上公认光大银行、招商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量较大,一家股份行通过各类渠道进入股市的资金合计近3000亿规模,在其整体理财余额中占比约30%,其余多数银行仍占比较小。国有大行中部分银行理财业务余额中股票配资占比也达到10%,规模超过千亿。但也有部分国有大行的资产管理部至今没有参与伞形信托配资和两融受益权投资。

银行“入市”

政策能否进一步放开?

然而,尽管银行通过部分渠道间接参与股市,然而与券商基金相比,银行资金仍然是受到一定限制。

在中国分业经营的前提下,理财资金严格意义上非银行自有资金,但依然不能直接进行资本市场投资,只能通过前述渠道间接入市。

一位银行人士透露,对于银行理财余额增速的问题,已有大行向监管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得到监管支持,其中涉及对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开。

类固收的结构化优先级配资虽是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主力投向,但银行对如何参与资本市场的考虑深远得多。

不久前,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马续田公开表示,商业银行的转型离不开资本市场,可以让资产管理推动商业银行重回资本市场。银行不能贸然进入市场,需要合理合规合法的方式,资产管理一方面可以承担银行转型的重要使命,同时也可以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的支持。

在银行资产管理体系中,资产管理业务与银行自营业务因循“栅栏原则”进行风险隔离,分属银行的表外资产和表内资产。

银行资管已经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找到合理合法的通道来参与资本市场,是不用做很大变革就能实现的途径。

因此马续田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设想是,希望有一个制度安排资管跟商业银行形成风险隔离,通过建立独立的法人机构、建立独立的子公司来实现。并且希望银行将来能通过理财和子公司来设立发行股权产品,通过子公司设计分级股权基金产品,由银行自己出劣后级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等。

对于其提到的模式,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有所探索。

在银行资管参与资本市场的途径中,有两个占比还很小的部分,其一是与公募基金合作,以获得一定的股权直投额度;其二是设计银行理财资金投资PE二级市场基金模式,由银行募集资金投资于信托或资管计划,然后与基金的管理公司引入的投资者共同组成PE二级市场基金,信托或资管计划为优先级,投资者资金为劣后级。

那么子公司离银行还有多远?市场上最初传出银行理财等部分业务板块和条线有望探索子公司制改革是在今年1月,而后监管方面并未有明确的政策和时间表出台。目前仅有光大银行明确表示由理财业务拆分设立子公司计划,尚需获得监管审批,何时启动审核程序也还需要与监管部门做进一步沟通。

风险争议

在子公司时代到来之前,对于银行资管参与资本市场的主要方向,前述大行资管部人士认为:“辩证来看,银行过分参与资本市场,可能前些年就死了,但如果银行入市了,可能市场发展也更快。银行的优势是资金量大,劣势是不能接受风险,未来大概率的方向还是融资和中性策略。”

其所说的融资指结构化产品,投二级市场、定增等;中性策略指无风险投资,如打新、转债、对冲等。

但从风险角度,监管层对放松的顾虑颇多。一位专家认为,中国的银行业目前尚未暴露风险,很大程度上分业经营起了比较重的风险隔离作用。如果大量银行理财资产进入资本市场,一则对银行自身生存风险过大,二则有可能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

随着两融余额快速增长,股市内的杠杆资金量占比日益提高。截至4月15日,国内券商两融余额达到1.73万亿,占股票市场融资总量约4%。比较其他国家,占比偏高。贴近国际市场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两融占比也曾偏高,但现在回落到占比1%-2%的正常水平。

这一轮股市的火爆,杠杆资金功不可没。券商两融是一部分,伞形信托、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也是杠杆资金的重要组成,这其中银行理财正是杠杆的推动者。

杠杆资金量过大的股市上涨的速度也可能成为跌落的速度。证监会在2个月内已经两次出台监管意求限融资、限杠杆,并于4月17日对券商融资融券业务提出了七项要求,其中包括“券商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

不过银行倒是对现有模式的风险担心并不多。某大行资管部高层认为:“现阶段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承担的风险较小,多属于类固收产品,作为结构化中的优先级,与券商等合作机构约定配资杠杆以及止损线,并多在协议中附加兜底条款,若出现风险平仓后资金不够偿还银行资金本息,券商应给与银行差价补足。”



(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
1、本刊所登载报告及资讯是为特定客户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文中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形成其他任何权利义务的要约和承诺。本公司虽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准确可靠,但本公司并不对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2、投资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及最近更新的《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