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之后,央行为存款利率的放开描绘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近日,针对存款利率市场化,央行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下阶段,将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培育各项基础条件,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从在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待条件成熟时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央行的此种表态实际上表明,下阶段存款利率的放开将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推进,即一方面,培育基础条件,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另一方面,推出同业存单,扩大银行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的范围。而此前多方预计的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的管制上限,至少难以发生在当下。
今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这是2013年以来,在金融领域推出的最为重大的改革举措。利率管制时代,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利率均进行管制,此次放开贷款利率之后,利率市场化就仅剩下最后一步: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
“目前,只有人民币存款利率有上限管理。”央行新闻发言人也称,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金资源。
但在存款利率方面,央行显得尤为慎重。上述央行人士称,从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存款端没有动,表示包括央行在内的整个金融监管高层是审慎的。”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不放开存款利率,是担心放开之后有可能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中小银行资金面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之下,中小银行更有动力提高存款利率。
林采宜解释称,由于居民和中小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居民对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经营方面的差异不了解,只能看到存款的利率,可能其更愿意将钱存入这些银行。也就是资金会流向坏的银行,不会流向好的银行。
在近日的答记者问上,央行再次透露了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决心。上述央行人士重申了将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
信息不对称、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维权渠道不畅等,都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
增加顶层制度供给。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健全上市公司股东投票和表决机制、健全投资回报机制、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中小投资者赔偿制度。
坚决查处欺诈发行、违法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等违法行为,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良好氛围,使中小投资者享受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红利,让资本市场助力实现“中国梦”。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中小投资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沪深交易所开户的个人投资者近9000万人,其中50万元人民币以下投资者完成的交易约占股票交易总量的60%。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对资本市场内在质量、运行效率和市场监管等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迫切需要构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