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海外在讨论对中国药品实施限制。受此影响,今日创新药板块出现了调整。
当前,海外医药巨头面临多个重磅产品“专利悬崖”,需要收购新的医药管线来巩固市场地位。中国创新药管线的性价比高,能显著提高药企的利润率,并且药品与其他大部分商品不同,用上好药是世界人民的期盼,不适宜进行人为干涉。因此,中国创新药出海是符合产业规律、行业利益和全球人民需求,BD出海是大势所趋。
另外,港股市场在7月、8月通过震荡消化估值之后,增量资金也持续涌入,据wind数据,截至9月2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万亿港元,流入了创新药、互联网、金融等方向。
总的来看,创新药产业经过近十年积累,在政策支持、全球竞争力加强、商业化兑现的三重共振之下,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成长期。因此,板块的短期调整,反而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布局之机。
当前,国内政策红利进入了密集释放期,领导人强调要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这再度表明“创新”这一产业趋势的确定性。医保政策倾斜+商业保险支付,也有望助力创新药快速放量。
此外,中国创新药的管线数量已跃居世界首位,有大量的新药供给;与此同时当前海外医药巨头面临“专利悬崖”,迫切希望布局重磅药物,推动下一轮的业绩增长。内外需求共振之下,中国创新药出海的趋势日益明朗。四季度是传统BD旺季,预期能有更多重要的交易达成。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机构对创新药板块也颇为看好。8月26日,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增持一家港股药企,总金额约为14.33亿港元。8月18日,新加坡的GIC举牌了另一家港股药企,总金额约为6.35亿港元。
综合来看,中国创新药的逻辑,越来越受到产业界和投资界的认可,“港股+创新药”也体现出很好的吸引力,或仍是下半年的投资主线之一。
创新药投资的专业性较强,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密切跟踪创新药赛道,囊括了多家龙头创新药企,深度受益于产业的重估,投资者借此“一键布局”或是较为稳妥的做法。作为紧密跟踪该指数的产品,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