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创新药进入业绩收获期,还适合上车吗?
时间:2025-07-14  

近段时间,市场迎来了结构性行情,创新药板块的表现尤为突出,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那么,本轮创新药行情是短期上涨还是长期趋势?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总的来看,当前,创新药产业正处于政策面和基本面双重驱动的时期,板块迎来了一个价值重估的拐点,创新药赛道或将是贯穿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一条主线。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近年来,创新药的政策红利进入了密集释放期。2024 年底,《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顶层设计出台;2025 年初进一步提出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2025 6 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有助于药企快速实现商业变现。总之,我国创新药发展进入了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

 

另据中信证券统计,上半年我国批准创新药 43个,同比增长 59%,这一数据彰显了行业的创新活力和监管部门的支持态度。接下来还有更多支持政策值得期待,包括2025年医保谈判、集采优化等,有望驱动板块继续表现。

 

创新药出海提速

 

过去十年,创新药在国内蓬勃发展,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求,并造就了多家知名的大型药企。如今,我国创新药已从过去的“跟随式创新”迈向了“全球领跑”,在海外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创新药企正在用类似Deepseek的路径,重塑全球医药创新格局。

 

近期,一家港股公司将双抗药物的中国之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辉瑞,获得的支付总额有望超60亿美元;另一家港股公司的AI研发平台与阿斯利康战略合作,金额超过50亿美元。这些出海新进展被誉为“DeepSeek时刻,抬高了药企的收入天花板,催化了新一轮的创新药行情。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创新药获得全球认同,未来2-3年一批项目有望在全球陆续上市,医药行业有望走出全球性大公司,并随着这一轮出海浪潮实现估值重塑。

 

板块业绩向好

 

Insight 数据库统计,年前5个月国内就已达成了 24 笔新药出海交易,合作项目总金额超20亿美元。这也将改善板块上半年的整体业绩,进而推动了一轮估值修复行情。

 

机构也认为,二季度医疗健康产业整体业绩较为稳健。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通过对80家医药公司2025Q2业绩进行预测,其中预计62家公司净利润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或持平。下半年医疗健康产业的业绩和估值修复趋势确定性较高。

 

长期而言,中国医药兼具成本与效率优势,对海外客户具较强吸引力和不可替代性,订单趋势向好的公司业绩兑现度高,真创新和真国际化的企业将迎来回报。

 

写在最后

 

总的来看,在创新药BD热潮持续、商业化迎来突破、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三点驱动因素下,行业长期向好,今年或是中国创新药估值系统性提升的起点,创新药赛道或是贯穿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一条主线。

 

不过,当下创新药企的数量众多,产品更是分布在各个细分领域,对于普通投资者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创新药ETF囊括了很多龙头创新药企,他们有望更好地把握这一波国际化的大风口,投资者藉此一键布局或是较稳妥的做法。作为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的指数基金,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