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红利策略还能“打”吗?
时间:2025-06-30  

上周由于部分成分板块的回调,主要红利指数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看到一些小伙伴在问:担心市场风险,手里的红利指数基金要先出掉避险吗?

 

其实,红利策略本就是一个偏防御属性的投资策略,一时的涨跌并不会动摇其长期价值。从海外经验来看,红利策略同样是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

 

针对本文开头的问题,我认为大家可以从2个角度来看待。

 

其一,指数基金天然具有“分散投资”的特征,中证红利指数、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这些A/H股市场的重要红利指数,其成分股分散于多个高股息的行业,即使个别行业回调,也不会影响其整体的稳健属性。

 

其二,红利指数的独特之处在于,股息率=每股分红÷股价,如果成分股的股价持续下跌,根据计算公式,股息率反而会越高,性价比上来了,自然会吸引资金(尤其是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场“抄底”,从而使股价稳住甚至回升。因此,红利指数相当于有了一个“安全垫”。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平常聊得较多的中证红利、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等指数,重仓的行业大多是市场地位稳固(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业绩和现金流相对稳定。而且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央国企有动力提升提高市场回报率,分红力度或进一步加强,继续提升红利板块的“含金量”,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分红回报。以上这些特点,对于稳健型资金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国债收益率下行的阶段,可能会有更多资金增配红利板块。

 

我们认为,红利指数因其确定性较高,具备不错的投资价值,值得长期持有。短期的调整其实给了投资者更好的上车机会。万家中证红利、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等产品密切跟踪红利赛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