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港股市场的主要指数全线上涨,其中创新药板块的表现突出,港股创新药指数出现了较好的涨幅。
之前我们已经聊到过了创新药的产业逻辑和发展前景,并表达了中长期看好的观点。今天我们注意到又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可以佐证创新药的长期投资逻辑。
今早(5月20日)一家港股上市药企宣布,将一个双抗药物的中国外全球权益授权给辉瑞,辉瑞支付12.50亿美元预付款,48亿美元潜在付款(包括开发、监管批准及销售里程碑付款),并收取双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这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一个最新案例,伴随着这一轮出海浪潮,具备国际化产品能力的创新药企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整体来看,本土创新药企日益展现出领先的实力,在营业收入、对外授权合作、国际权威期刊发文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对于创新药企来说,在新技术创新药和潜力大单品驱动下,出海将呈现井喷之势,其投资逻辑也将不断得到验证和强化,推动一波“1-100”的出海浪潮。
我看到Insight 数据库披露的一个数据,2024 年国内共达成了 79 起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license out 交易;2025 年前5个月,国内就已经达成了 24 笔新药出海交易,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中长期来看,全球创新药交易中,中国企业的交易笔数和份额提升,验证了中国药企的全球竞争力。相对而言,创新药的授权出海受关税影响较小,通过这种形式能很好地实现全球商业化价值。
总的来说,中国创新药板块今年以来底部反转趋势凸显,政策面和基本面均迎来了大幅改善。
政策方面,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表示,计划于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将会提高创新药的医疗用药占比,利好相关药企的业绩增长。业绩方面,浙商证券统计,17家已商业化创新药企业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913亿元,同比增长35%,整体销售收入呈现向上突破趋势。
总之,在政策、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下,创新药有望进入价值重估的新发展周期,创新药赛道或将是贯穿2025年全年医药投资的主线。作为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的指数基金,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