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盘震荡,银行板块却上演了一场“大象起舞”的行情,多只银行股表现较强势,在震荡环境下展现出了稳健特质。实际上今年以来银行板块的表现都是比较“硬核”的,其“稳健+红利”的特征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少惊喜。近期银行板块有了一些新情况,今天我就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24年年报来看,多数银行净利润保持稳定或正增长,分红力度也在加大。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之下,银行板块的基本面稳健,股息率具备吸引力,体现出“类债券”属性,对于寻求确定性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另外随着政策宽松加码、内需提振预期下,零售信贷需求有望回暖,也利好银行的业绩增长。
我们注意到,近期4家国有大行公告,将获得财政部5200亿元战略注资,开启银行业新一轮资本补充。考虑到4家大行在资本补充完成后,有望保持盈利的可持续增长,长期股息水平仍有上行空间,有望提升银行的长期价值。
另外,4月8日以来,邮储、光大、成都银行等获大股东增持,华夏、江苏、浙商银行等高管拟集体增持,体现了对银行长期价值的持续看好,传递出银行价值被低估的信号。大家也注意到,政策强调逆周期调节,降准降息的预期增强,稳健型资金需求更有吸引力的回报,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红利类资产,也有望迎来价值兑现。
总的来看,银行股的配置价值,既在于短期的防御需求,也在于长期的稳健红利回报。银行板块凭借股息率较高、估值较低、业绩稳健的属性,成为了机构投资的一个较优选项。在中证红利指数、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中,银行板块均占有重要权重,因此指数或将受益于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万家中证红利、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等产品密切跟踪上述指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