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市场虽然偏震荡,但医药板块持续反弹,其中港股创新药方向的表现尤为突出,且在之前的市场调整中展现出了较强韧性。那么,如何看待港股创新药后续投资机会呢?
总的来说,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创新药作为守护生命健康的“刚需”,前景依然十分广阔。短期而言,板块的政策面和商业化都出现了不少积极信号,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也较低,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先来看一下政策面的情况。4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了“医保部门助力科技创新”分享会,介绍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推进情况,以及多个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临床、市场、支付等相关细节。之前的1月份国家医保局表示,计划于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药品目录,将会提高创新药的医疗用药占比,利好创新药企的市场空间提升。
创新药的基本面也可圈可点,近期是年报季,多家港股创新药企宣布2024年实现了盈利,更有多家企业给出了2025年盈利的目标,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此外,多家药企研发出来的新药,进行了海外授权合作(业内称为“license out”),得以尽早回笼了资金。我看到Insight 数据库披露的一个数据,2024 年国内共达成了 79 起新药(包括改良型新药)license out 交易;进入2025 年还不到 5个月,国内就已经达成了 24 笔新药出海交易,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另据DealForma数据,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正在快速崛起,实现了对美国生物科技产业的追赶,有点儿“DeepSeek时刻”的意味。相对而言,创新药的授权出海,受关税影响较小,通过这种形式能很好地实现全球商业化价值,带来收入增长。
说到“DeepSeek时刻”,春节以来DeepSeek的横空出世,证明了中国的AI产业并不逊色于海外大厂,并推动了中国科技资产的重估。创新药同样是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通过产品力和盈利能力证明了自己。从全球市场角度看,中国创新药资产的潜力并不逊于其他科技资产,同样将得到市场的认可,迎来价值重估。
总之,创新药的国内政策环境持续向好,完善的国内支付体系和授权出海则能带来收入增长。因此我认为,医药板块在沉寂相当长时间后,“刚需价值”逐渐体现,其中的创新药板块更是从“跟跑者”蜕变为“领跑者”,具备较好成长性和产业发展逻辑。作为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的指数基金,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520700)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