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家基金开始陆续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从中可以看到基金经理对过往的总结,以及接下来的市场展望,大家对于感兴趣的基金不妨多多关注一下。
最近,我所管理的多只基金产品也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我在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一季报中写到:2025 年一季度,A 股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行情。春节前,A 股市场在海外政策不确定性下震荡下行;春节之后至 3 月中旬,以 Deepseek 引领 TMT 板块走出“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行情,再加上以及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民营经济座谈会等会议释放出的政策向好预期,中小盘科技成长风格表现强势,呈现典型的春季躁动行情;进入 3 月下旬,市场冲高回落,市场成交量有所下降。
展望后市,当前美国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全球权益市场反应剧烈,短期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市场波动的传染性,对中国资产可能带来波动,但预计影响程度低于其他主要市场,中国资产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备韧性。中期而言,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转变改善市场预期,促进全球资金再布局,叠加中国市场的估值优势,政策应对空间大并有望积极发力。从中长期来看,在经历 2024 年 924 行情、2025 年 2-3 月份的春季躁动行情后,投资者预期已经明显扭转,稳经济政策逐步出台,增量资金将等待合适位置入场,这决定市场即使调整,空间也可能相对有限。
政策层面,2025 年中央及地方“两会”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了首要位置,内需将成为应对内部低通胀和外部不确定性的核心抓手;其次,央行也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因此中长期来看,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行情有望延续。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因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引起基金收益水平发生波动的潜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在代销机构认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