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半导体行业传来了2个大消息。
一是,蚂蚁集团用国产GPU对AI模型进行了训练,结果表明与使用英伟达芯片的性能相当,且训练成本降低20%,这意味着国产替代的效果显著,未来有望加速。
二是,一家半导体设备龙头拟竞购另一家光刻涂胶显影龙头的控制权,半导体设备板块并购整合进入加速期。海外成熟市场的几大设备巨头均是不断并购整合而来,国内也有望藉此诞生世界级巨头,并涌现出较好的投资机会。
近年来,在AI、智能驾驶的催化下,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诞生了很多投资机会,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随着国产替代推进以及并购整合加速,行业打开了新一轮增长空间,值得多加关注。
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设备与材料”含量较高
当前市场上已有多种半导体主题的指数,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本次我们就来重点看一下两类有代表性的指数: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和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半导体行业可分为上游的设备、材料供应商,中游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企业,以及下游的终端应用厂商。
(半导体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兴业证券)
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了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成分股细分领域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31)
中证全指半导体,选取中证全指样本股中选取87只半导体产品与设备行业股票组成,综合反映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成分股细分领域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3.31)
从成分股细分领域数量分布来看,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79.5%的成分股属于上游的材料与设备细分领域,下游的半导体产品领域仅为7%,能够较好地表征上游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的整体情况。
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75.8%的成分股属于下游的半导体产品细分领域,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仅为20.4%,能够较好地表征下游半导体产品的整体情况。
材料与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低
半导体设备贯穿于芯片制造和封测的整个过程,数量繁多,所有设备超过几百种,攻克难度也较大。因此,产业链上游的材料与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最低,我国在晶圆制造、半导体设备和零部件等环节仍存在短板,是最被“卡脖子”的环节。
(半导体各环节市场空间及国产化率,资料来源:Gartner,Wind,兴业证券)
以材料与设备领域为例,许多环节国产化率依然较低。据兴业证券统计,例如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LPCVD 除外)的国产化比例均不高于20%,意味着国产化的增量空间广阔。
近年来,美方对华的半导体禁令持续升级,“重灾区”依然是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据最新报道,美方要求相关企业严格限制工程师赴华进行设备维护,直接瞄准半导体制造的核心环节。
在外部限制下,国产替代加速推进。SEMI中国区透露,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率将从2022年的18%增长到2027年的26.6%。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受益于国产化率的提升,成长空间或显著。
成份股层面看,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79.5%的成分股属于“材料与设备”细分领域,指数集中度相对较高,弹性也较大,或是把握本轮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机会的较佳工具。
大基金持续入股材料与设备领域
今年,大基金二期入股了3家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的公司,其中包括半导体检测设备研发商中安半导体,高精度晶圆检测技术企业昂坤视觉,以及半导体量检测设备企业上海精测。
另据证券时报,在2024年,大基金一期与大基金二期对外投资动作频频,投资了约13家半导体企业,涉及EDA、半导体材料与设备、芯片制造等环节,主要也是集中在材料与设备领域。
随着大基金二期的不断落子,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半导体设备行业。大基金二期的入股,不仅意味着对该企业的看好,也对股价有提振效果。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设备与材料”含量较高,投资者通过该指数,有望实现提前布局,收获更高一些的弹性。
AI和新能源车提振半导体需求
当前,半导体处于周期复苏阶段。SEMI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下滑约11%;2024年行业迎来复苏,增长近20%达到628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之前全球销售额将突破万亿美元。
周期复苏之外,半导体产业还迎来了两个驱动力,一是AI算力,二是智能驾驶。
AI掀起了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AI算力和服务器成为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基础设施。同时,高性能计算芯片国产化的趋势,也将助推半导体的国产替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驾的核心离不开领先的算法和足够大的算力,这都需要高性能的芯片。
半导体设备作为行业基石,在国产化提速以及AI、智能驾驶等新需求爆发的背景下,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有望进一步提振相关材料与设备公司的业绩,进而推动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的表现。
此外,近日一家半导体设备龙头拟竞购另一家光刻涂胶显影龙头的控制权,打响了行业并购重组第一枪,凸显出国家对于核心设备环节的重视,后续光刻机、量检测设备等低国产化率环节都是重点发力方向。随着少数龙头企业强者恒强,将创造更多中长线“慢牛”的投资机会。
总结:
面对海外“卡脖子”的限制措施,半导体材料设备是国产半导体产业突破的重中之重,当前该细分领域的国产率较低,国产替代是中长期逻辑。此外在AI算力和智能驾驶的催化下,国产芯片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推动上游半导体设备的大发展。
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79.5%的成分股属于上游的材料与设备细分领域,与其它半导体主题指数相比,其“设备与材料”含量较高,有望充分受益于该细分领域的爆发,或是把握国产替代机会的较佳工具,投资者不妨关注半导体设备ETF(159327)。
半导体设备ETF关联个股: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沪硅产业、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南大光电、长川科技、中科飞测、鼎龙股份、雅克科技。(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4.1,文中个股仅作示例,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重点持仓行业及仓位等数据来自万家经济新动能定期报告,为本基金阶段性投资策略,并非基金合同规定,基金管理人可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及对相关行业的研判予以调整,相关情况投资者可查看基金往期及最新定期报告。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