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的发展节奏太快了,从deepseek到RISC-V芯片,再到“AI智能体”Manus,一天一个“知识点”,令人目不暇接。
AI大潮惊涛拍岸,该如何看待AI产业乃至中国资产的前景呢?
我们注意到,开源RISC-V芯片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该芯片允许任何人自由使用、扩展,无需支付专利费用,在AI时代的潜力巨大,带来了是国产芯片弯道超车的机遇。
此外,AI 智能体Manus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带来了一个“AI个人助理”的时代。字节、百度、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厂也在发力AI 智能体,因此,2025年有望成为AI智能体落地的元年。
AI大模型也在继续“卷”。3月6日,阿里巴巴发布并开源全新的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几乎完全超越了OpenAI-o1-mini,比肩最强开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不得不感慨,AI 大模型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启,只有更强的下一个。
总的来看,中国AI实现了对全球领先水平的追赶,推动了“AI平权”,受益的行业是全方位的,AI在陪伴、教育、营销、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落地,也就为时不远了。
国产AI技术的突破,引领了中国科技资产的估值,囊括AI产业链核心标的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更是表现不俗,近一年该指数累计涨幅达64.31%。(数据来源:wind,2024.3.11-2025.3.11)并且随着AI产业的长期逻辑的进一步强化,投资机会有望继续涌现。港股市场因“AI含量”较高、估值较低,更是受到了境内外机构的关注。
由于AI产业远未到终局,普通投资者想要吃透受益方向的确有点儿难,通过指数基金“一键布局”AI产业链,无疑会更简单有效一些。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的成分股聚焦于AI产业链,涉及上游芯片、算力、AI大模型、下游应用等热门领域,有望长期于AI产业的高景气度,是投资AI板块的一个不错渠道,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因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引起基金收益水平发生波动的潜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在代销机构认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