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个陌生的名字“Manus”刷屏了AI圈,很多业内人士都在各大社区留言求该产品的邀请码。为什么一码难求呢?因为算力太紧缺了。
Manus 作为一款通用 AI 智能体,不仅思考,更能交付结果,更易于普通用户使用。据说,想要达到这个效果,Manus解决一次复杂任务需要消耗百万token,这种模式下算力的需求可见一斑。创始人也表示,由于服务器容量有限,只能采用邀请制。
不过这对于咱们用户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从实机操作来看,Manus 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聊天的对话式AI 工具,而是一个真正的自主智能体(Agent),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扮演一个有自主能动性的“AI个人助理”。
在国内,字节、百度、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厂也在发力AI 智能体,因此业内广泛预期,2025年有望成为AI智能体落地的元年。这也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驱动新一轮消费电子产品换机潮,同时也为智能驾驶、AI眼镜等注入成长动能,推动了 AI 全产业链发展。
中国AI发展一日千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想要吃透受益方向的确有点儿难。这时候,通过指数基金“一键布局”AI产业链,无疑会更简单有效一些。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万家中证软件服务的成分股覆盖了AI产业链,是投资AI板块的一个不错渠道,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因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引起基金收益水平发生波动的潜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在代销机构认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