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一度下探到1.6%附近,“1”时代来临了!
投资圈有一句话“遇事不决买红利”,言下之意是高股息、高分红的红利资产,因其分红慷慨的特性,能提供较好的防守性,助力投资者穿越周期。那么,红利策略能继续成为低利率时代的“新宠”吗?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
何种投资策略,才是低利率时代的较优答案?
自去年以来,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随着年底重要会议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进一步强化了宽货币预期,预计利率可能持续低位。基于此,资金为了寻求更好一些的回报率,会倾向于多配置一些权益产品。
不过,之前投资债市的资金,大多数风险偏好较低,即使进入权益市场,也是要寻求确定性,更倾向于投资高股息的稳健型公司,而不是“玩的就是心跳”。此前就有险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高分红价值股是其持续加大配置的板块。这些股票估值合理,现金流强劲,分红率高,适合保险资金长期持有。
红利资产的股息率凸显
红利资产通常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与盈利能力,因此能在经济波动中保持稳健的业绩,分红能力较为稳定,即便是经济基本面承压,仍可给投资者带来稳定可持续的现金流,在不确定的形势下提供一份收益保障。
股市投资的风险系数虽比债市高一些,但如果股息率与国债收益率的差值较大,提供了足够的“补偿空间”,前者的投资性价比就会提高,如同向投资者发出了邀请函。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4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8.15%,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为6.02%。二者与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以1.6%计算)的差值分别达到了6.55%和4.42%,体现出较好的安全边际,是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大方向之一,值得我们适时布局。
红利资产为何“有底”?
稳健型资金为何青睐高股息资产呢?因为它有一个“安全垫”,也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派息。股价涨跌神仙也难猜,但持续派发的股息,就成了一种相对确定的收益来源。
股息率=每股分红÷股价,指数越跌,股息率反而越高,性价比上来了,自然会吸引资金(尤其是长期资金)入场。入场的资金多了,“底部”也就扎实了。
不少朋友注意到,去年来险资大手笔增配高股息股票,一方面,是由“利率下行+资产荒”导致,险资寻求新的稳健型资产,提升整体收益率。往后看,高股息股票有望持续成为险资增配的重点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红利指数还自带“高抛低吸”的特性,能帮助投资者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原因是,红利指数是依据股息率来选股的,并且每年会定期更新。当一家公司股价上涨导致股息率下降,就会被剔除;如果股价下跌导致股息率上升,则会被纳入。通过这样的“换血”机制,红利指数能长期维持较高的股息率。
分红力度获得政策加码
资本市场战略定位的变化也值得大家重视。新国九条以来的监管政策,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度不断提升。
去年底,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在《意见》的指导下,央企将有动力提升提高市场回报率,分红力度或进一步加强,红利资产更“香”了。
今年1月13日监管部门也披露,“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在此倡导下,高股息的阵营有望越来越壮大,红利投资策略有望继续表现出色。
海外投资者青睐红利策略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说:“分红回报是公司成长中最为可靠的部分”。
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谈到了对日本五大商社的投资。他表示,投资五大商社更多是基于他一贯的投资理念,即投资低估值、高分红率、稳定增长的公司。由此可见,巴菲特对于红利资产是非常看重的。
国外市场的红利策略历史表现如何呢?
经济学家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中提出:“1871年到2003年,美股市场97%的股票收益来自用于再投资的股息,仅仅3%来自买卖的差价”。
英国投资大师约翰·聂夫也是一个红利策略大师,他执掌温莎基金31年,年化回报率达到13.7%,超出标普500指数 3.15个百分点。他总结说,分红贡献了2个点的收益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90年代以来日本的10年期国债利率大幅下行,红利资产却逆市上涨。根据彭博数据,1990年初至2024年6月底,日经225指数累计收益约为2%,MSCI日本高股息指数累计收益却高达315%。
红利指数历史表现不俗
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红利指数,比如,中证红利指数的编制规则,就是要求过去三年连续分红,然后按照平均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名,选取前 100 只证券作为样本。再比如,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编制规则是,必须过去三年连续分红,然后按照过去三年平均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名,选取前 50 只证券作为样本。
以上这种编制规则,就能筛选出业务较为稳定的公司,进而保证了分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红利指数的历史表现不俗。例如自基日以来至2024年末,中证红利指数的累计收益为458.15%,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累计收益为1010.51%,而同期的沪深300的累计涨幅只有291.93%。(数据来源:wind,2004.12.31-2024.12.31)
值得一提的是,红利资产往往能够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天风证券认为,“强预期,弱现实”状态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在此背景下,红利资产+成长资产的“杠铃策略”较为适宜。
写在最后:
稳健经营、现金流充裕的红利板块,是胜率较高的资产。在市场下跌时通过分红能够积累更多的股份;在市场上升时,这些额外的股份能够提高收益,助力投资者更好地穿越牛熊周期。
在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凸显。投资者不妨将红利作为底仓配置,并关注其长期价值。万家中证红利、万家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等产品密切跟踪红利赛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