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颇有“震感”,港股红利板块也呈现震荡走势。不少投资者关心: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红利投资策略失效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
总的来看,近期港股红利板块调整的原因可归结于三点:
1)5-7月港股红利板块获得了资金大幅流入,经历了一波上涨之后,近期部分资金进行了止盈操作;
2)近期红利板块的回调可能更多与行业本身有关,而非红利投资策略的失效。比如,原油指数在8月27日同样出现拐点开始迅速向下,大宗ICE布油由80.18美元/桶跌至69.71美元/桶,下跌幅度超过10美元/桶。此外,银行板块的中报业绩也有所承压。
展望后市,红利资产还“香”吗?
中长期而言,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等收益率中枢回落,容易出现资金充裕但高质量资产相对少的“资产荒”现象,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红利资产由于基本面稳健、股息率较高,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透过上市公司的中报也可看到,今年二季度,险资、社保等长线资金加仓了公用事业、资源品,同时还重仓了银行,这些都是典型的红利资产。
参考海外经验,红利或将是低利率环境下的较优“答案”。目前港股的高股息行业集中于能源/金融/电信/地产等板块,且估值较A股同类板块偏低,稳健型的投资者不妨关注一下。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因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引起基金收益水平发生波动的潜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在代销机构认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