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市场调整,风险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时间:2024-09-10  

近段市场,市场延续了震荡的格局,成交量也保持在低位。不少投资者颇为纠结:现在到底是该离场,还是该逢低布局?

 

其实,这关系到一个经典的问题:随着市场的调整,风险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对于这个问题,巴菲特有过一段详细的阐释。1990 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一次讲座中说:1974 年,我们以 8000 万美元的估值买入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当时市场认为该公司价值 4 亿美元。但该公司估值跌到4000 万美元时,仅仅因为其股价的波动,有人就认为具有更大的风险。看了这些,我无法接受他们的结论。

 

在巴菲特看来,在确定了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后,价格的下跌会降低投资风险,增加其内在价值,是获取超额回报的机会,而不应成为避之不及的理由。

 

近期,虽然经济基本面温和修复,政策宽松有望更进一步,但市场整体仍是调整走势,这也就是常说的“杀估值”——整体估值进一步降低。然而投资是“反人性”的,市场下跌看似吓人,其实调整的过程就是风险释放的过程,风险反而变小了。大家觉得最恐慌的时候,却可能是风险很低的时候。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大同证券的分析。其认为,从5月以来A股持续下行调整之后,A股底部特征越发明显,反弹或将不远。一是,当前权益资产风险溢价已经超过今年25日之时,从历史上看,权益资产风险溢价与A股指数存在较为标准的负相关性,意味着市场的反弹或将不远。二是,A股整体估值已接近20242月创造的低点。三是,上市企业中报已经披露完毕,利润增速呈现低位波动,权益配置的后顾之忧减少。因此,在当前市场底部运行态势下,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总的来看,近期市场的调整,主要源于心理层面的担心,实际上,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趋势并没改变,加上指数估值处于低位,中长视角来看是一个不错的布局机会。

 

震荡之下,耐心为上,对于聪明的投资者来说,虽然无法精准预测市场的最低点位,但市场这一波调整之后,风险是变小了,而不是变大了,我们要尽量做到不畏波动遮望眼。有了这个“模糊而正确”的判断之后,投资者不妨在低位之际中长期借“基”布局优质资产,来把握住底部区间的“基遇”。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