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之下,越来越多的基民朋友开始关注到“下有底、波动小、分红高、盈利强”的红利资产。截至2024年7月2日,中证红利指数近一年的涨幅为7.73%,明显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主要宽基指数。
红利资产走出独立行情,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又能否持续强势?
红利资产“走红”的原因可分为经济增长、利率环境和价值投资三个方面:
第一,在经济走过了高速发展期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缺少持续的主线,在这种环境下,红利投资长期占优;
第二,利率中枢不断下行,使得对利率敏感的资产收益率下行,如国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理财产品等,在此趋势下,高股息资产稳定分红的性价比凸显,红利资产受到较多关注;
第三,对于价值投资来说,红利贴现模型是企业估值最传统的模型,尤其是对具备稳定盈利的成熟企业来说更加有效,因而分红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
就后市趋势来看,当前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多,比如地缘风险、美联储降息等都可能加剧股市的波动,而且目前市场还没有明显的主线,偏防守型的红利资产依然是资金避险优先考虑的方向。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你的投资风格更偏稳健,或者你正在寻找一种较为稳定的底仓品种,那么红利基金或许会是较优的选项。因为红利策略更多是一种偏防守的策略,尤其是在下行和震荡的市场中,防御属性更显著。再加上利率下行、险资等增量资金入市等因素,都将为红利指数的上涨提供较强支撑。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