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红利方向的波动有所加剧,看到有用户在关心:手里的红利产品还能继续拿着吗?市场风格是不是要切换了?
其实观察近期的市场,主要指数均较为沉寂,各板块也是以调整居多。红利方向因为前期涨幅较好,短期面临一定的止盈压力,因此走势相对弱于市场。但长期来看,红利方向的投资逻辑并未发生变化。
就当前的市场来看,依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比如地缘风险、美联储降息等都可能加剧股市的波动;此外,最近市场还没有明显的主线,看到有用户形容最近行情轮动得像“电风扇”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偏防守型的红利资产可能是资金避险优先考虑的方向,未来增量资金的涌入也有望带动板块继续走强。
此外,就目前来看,红利资产依然属于“下有底”的行业,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其重仓的行业多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板块(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这些板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另根据公式:股息率=每股分红÷股价。也就是说,指数越跌,股息率反而越高,性价比也更明显,后续资金大概率会继续入场“抄底”,这也有利于形成红利资产的底部支撑。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当下做好科学的资产配置也很有必要,建议大家参考“哑铃型”的资产配置策略:哑铃的一端主要关注银行、煤炭、交运等红利方向,因为红利资产的长周期机会还是比较确定的;另一头可以关注偏科技创新的方向。就当前市场来看,这一配置策略的胜率还是较高的。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