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经过几番震荡调整之后,重新考验2900点一线。后市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才更为妥当?这些疑惑,在投资者的心头盘旋着。
从近些年市场跌破2900点的表现来看,估值均落到了一个相当低的位置,如同一个被不断压缩的弹簧一样,后续时间里反弹的概率较大。因此,投资者在2900点以下逆势布局并中长期持有,“做对”的概率大于“做错”。
A股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巴菲特曾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就是强调投资者应该忽略市场的噪音,把握趋势性的机会。
5月底以来市场波动较大,上证指数在跌破3000点后又来到了2900点一线,不少人担心还会出现更低的点位。虽然短期走势很难预测,但拉长视角来看,大盘其实已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据财信证券统计,截至7月26日,万得全指数的市净率估值为1.37倍,低于近十年以来的历史99.4%时期。西部证券则认为“A股性价比达历史高位”。
不少投资者注意到了缩量。实际上,缩量是结果而非原因,市场资金的充裕程度并未有显著变化,而是交投情绪较低迷所导致的,价值投资者更是没有卖出的意愿。而只要市场出现积极信号或有赚钱效应,投资者信心就可能随之恢复,届时成交量也会逐渐放大。
对此,不少机构也表达了A股已具中长期价值的观点。
野村东方国际认为,经济改善方向正在逐渐清晰,市场下挫意味着A股再度临近“击球区”,诸多中长期的方向重新展露配置机会,维持下半年A股有望跑赢海外市场的判断。
中信建投给出的判断则是:资金面不存在1月份时的流动性危机形成急跌态势,且宏观政策面开始出现积极变化,而市场估值端与2月初低点差距仅余7%,指数再向下空间有限,逐步从谨慎转为中性,后续如扩内需政策进一步显著加大,我们认为可以转向乐观。
基本面持续改善
资本市场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不会长期偏离基本面。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改善,股市也有望“跟上脚步”。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上半年随着各项宏观政策落实落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0.1%,企业利润持续稳定恢复。
7月25日,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有望成为年内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此外,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或降息1-2次,最早开启降息的时点为9月,宽松的货币环境也将对股市形成支撑。加上当前已经接近年初的估值和情绪水平,指数料难大幅下行。
值得一提的事,最了解价值的是上市公司自身。据东吴证券统计,年初以来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金额达1145亿元,规模显著大于历年同期水平。
对此中金公司指出,沪深300股息率已经超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映A股估值已具备较强吸引力,中期而言机会整体大于风险。
借“基”布局优质资产
综上来看,近期的调整主要源于市场情绪较为低迷。实际上,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趋势并没改变,加上指数估值处于低位,中长视角来看反而是一个不错的布局机会。
对于聪明的投资者来说,要获得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就需要在低位时敢于投资。正如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书中指出:在市场下跌时,购买更多额外的股份,在市场恢复时,这些额外的股份能够提高未来收益。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由此看来,市场调整期并非 “敌人”,而是“朋友”,能帮助我们放大未来的收益。因此,投资者不妨在低位之际中长期借“基”布局优质资产,来把握住底部区间的红利,为未来攒下更多的“粮草”。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