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中证红利指数为何“下有底”?
时间:2024-07-26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回顾中证红利指数2016年以来的走势,除了2018年科创板块异军突起带来的抽水导致该指数大幅调整之外,其在阶段性调整之后(比如10%-15%)往往会企稳反弹,因此在调整之际敢于逆市布局的投资者,能够做到更低的成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可能和中证红利指数的特性有关,购买红利指数的人,更多地关注在股息带来的收益,而非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想赚价差的人更青睐高弹性的成长股)。大家知道,股息率=每股分红÷股价。也就是说,指数越跌,股息率反而越高,性价比上来了,资金自然就会入场“抄底”,形成了底部支撑。

 

其次,中证红利重仓的行业多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板块(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等),这些板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属于“下有底”的行业。比如煤炭的产能处于紧平衡状态,下游电力消耗持续增长,煤价中枢一直在抬升;银行业也有相对稳定的息差。

 

凯恩斯曾经说过:“股票价格取决于群众心理”。这句话自然有点儿片面和绝对了,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板块而言,基本面和利润始终是较为稳健的,当股价出现大幅下跌,股息率就会提升,投资者单单靠分红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因此资金会“心里有底”而买入。从这个角度看,中证红利有着挺不错的防守性。

 

当前,中证红利指数距离5月高点的回调,已有一定的幅度了,你觉得其配置价值凸显了吗?

 

风险提示:证券市场因受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引起基金收益水平发生波动的潜在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在代销机构认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