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以来的震荡反弹行情中,红利指数表现强势,煤炭、银行、交通运输等高股息板块一度创出新高。
“红利指数又火了,还能追吗?”随之成为不少用户正在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红利指数表现强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回顾过去两年的行情,红利确实是市场中非常具备超额收益和投资价值的一个板块。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环境来看,过去几年市场整体处在风险偏好较低的阶段,在此背景下,银行、煤炭等能持续产生现金流、本身估值又低的行业,能起到一定避风港的作用。此外,高股息股票具有类债券的属性,从历史上来看,与国债利率走势呈现明显负相关,在过去几年央行持续降准降息,国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之下,股息率相较于国债收益率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配置上的性价比。
从内在逻辑上来看,红利策略的股息率指标本身是非常重要的选股指标,当我们投资大部分股票时,收益来源无非是企业真实的利润增长和估值波动。而红利策略,企业本身的利润增长、现金回馈股东的能力更强,同时又叠加了低估值的特点,估值收缩的幅度和波动空间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红利策略往往呈现出不错的投资性价比。
涨了这么久,红利赛道是否已变得拥挤?未来还会有优势吗?
尽管红利方向近一两年表现整体较好,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拥挤。此前曾看到一组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高股息方向的持仓占主动权益基金仓位的9%,处于2010年以来27.5%分位水平,长期来看拥挤度不高,仍有较大空间。
向后看,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红利投资的长期生命力的。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步触及到成长的天花板,进入成熟阶段。竞争格局趋向稳定,市场对其的估值分歧也随之减弱,降低了估值波动对股价的影响,股价表现也越来越贴近其真实的盈利增长。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过往情况,发达国家的传统行业普遍进入成熟期,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股票估值稳定,波动主要由企业盈利因素产生。红利投资从产品数量以及产品规模上都是非常主流的投资方式。
另外,在当前稳增长的投资背景下,红利基金还具有“进可攻”的投资优势。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在稳增长政策刺激下明显受益的或是金融、周期相关的板块,而这些板块大都具有低估值、高分红的特征,且在中证红利指数中的占比较高,因此,感兴趣的用户也可以关注一下跟踪中证红利指数的基金产品。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