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主要指数出现了调整,是由哪些原因导致的,后市还有机会吗?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原因方面,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经过前期的一波较大幅度上涨后,近期市场呈现高位震荡态势,一些获利资金存在兑现收益的需求;其次,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按照有序的节奏在推进,市场对于进展速度的预期不一;此外,外围地缘局势也形成了扰动。
市场波动在所难免,该如何看待后市的机会?
宏观层面来看,在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未来的经济工作可能更多会立足于“以我为主”,有望出台更多提振内需(尤其是消费和基建)的政策。例如商务部表示,要提前谋划明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接续政策。总的来看,明年的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复苏。
资本市场方面,前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增量措施,给予了市场很大信心。同时监管层还将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和完善强监管防风险的制度机制,有望吸引资金长期配置A股,耐心资本有望成为市场的“定海神针”,使市场更加稳健。
光大证券预计,2025年A股盈利增速将修复至10%以上,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资金流入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估值,A股指数表现仍然值得期待。华西证券也指出,利率下行仍有较大空间,有助于A股估值提升。后续房地产止跌企稳,将助力A股企业盈利改善。
此外,虽然短期走势很难预测,但拉长视角来看,大盘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截至11月22日,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为14倍,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3倍,仍具有不错的性价比。
巴菲特曾说:“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就是强调投资者应该忽略市场的噪音,把握趋势性的机会。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的持续改善,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趋势性的机会。
写在最后:市场涨跌是一个常态,然而调整期并非“敌人”,而是能帮助我们放大未来的收益。投资者不妨在低位之际中长期借“基”布局优质资产,来把握住底部区间的红利,在未来回升时收获更多。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