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的一波强势表现之后,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进入了震荡格局。股价每天都会变化,但中长期的投资逻辑却不会轻易改变。那么,本轮AI产业上涨的逻辑是什么,还值得“上车”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
不知不觉间,AI应用正在加速落地。11月12日百度发布小度AI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近期苹果启动了代号为Atlas的计划,探索进军AI智能眼镜市场。此外,智谱AI发布的AutoGLM能以个人助理身份“掌控”手机,华为、小米的新机均搭载了AI功能,小鹏P7+成为全球首款AI汽车,国内的AI产业打通了应用落地和变现的最后一公里。
大量的资本投入,更能从源头推动AI产业的跃迁。最新财报显示,北美四大云厂商三季度的资本开支大幅增长,亚马逊资本开支增速高达88%,谷歌、微软、Meta资本支出分别增长62%/51%/36%。由于AI业务需求强劲,2025年云厂商将继续加大开支,AI产业链迎来了高景气周期。
在咱们国内,还叠加了自主可控的逻辑。海外限制对华半导体、AI等领域进行投资,有望加速国产替代,利好国内AI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长和份额提升。
市场普遍预计,AI是长达5-10年的应用落地和产业演绎的过程,产业周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商业化前景是很好的,值得我们以“耐心资本”的心态来对待。
万家新兴蓝筹的基金经理莫海波,是较早关注到AI产业机会的一名基金经理。他在该基金的2024年三季报中表示,我们对 AI 产业及板块行情维持乐观态度,看好持续受益于产业浪潮的算力板块(光模块、PCB、组装、国产 AI 芯片),也看好未来几个季度逐步成熟的 AI 消费电子和 AI 应用相关产业。
总的来说,AI产业受益政策支持、国产替代、商业化落地等多方面利好带动,成长潜力十足。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多多关注一下万家新兴蓝筹等提前布局了AI板块的基金产品。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万家基金提供。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