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机会都快轮一遍了,最后也没赚到钱,投资这么难,该咋办?”
“市场变化太快,心里慌慌的,底层资产建议买点啥?”
“累了,投什么基金,对心脏比较好?”
看到有用户发表了以上留言,小编非常理解大家着急的心情,今天就专门过来聊一聊。
那么,如何实现“稳健”打底?
伴随着近来债市表现较暖,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此,尤其是那些不想承担太多风险,希望配置一些较稳健资产的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基金正在成为大家资产配置中的“常见面孔”。
事实上,从整体表现来看,债券基金还是可圈可点的。以中证全债指数为例,截至2023年4月18日,近一年取得3.61%的收益率,最大回撤为-1.17%。(数据来源:Wind)
再来看看中证全债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的对比,截至2023年4月18日,前者近一年、近三年的涨幅分别为3.61%、9.53%;后者近一年、近三年的涨幅分别为-0.10%、8.40%。另外,前者近三年、近五年的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52%、1.54%;后者近三年、近五年的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8.10%、19.15%。由此可见,债券基金还是比较稳的。(数据来源:Wind)
说回到我们的底层资产配置,通常需要较稳妥的资产,同时也有一定的收益率要求。因此,债券基金以其长期走势较稳、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等特点,或许可以较为全面地满足这种需求。
以万家民瑞祥和为例,该基金采用哑铃型的仓位结构,其中底仓部分主要配置高等级信用债,杠杆部分则是利用长期限、无信用风险的利率债进行波段交易,同期,组合配置极低仓位可转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择机获取收益。
具体到操作层面,该基金会根据行情变化和申赎情况灵活调整债券久期和杠杆水平,兼顾流动性管理和回撤幅度的同时提升投资回报。
关于后市,基金经理周潜玮认为,在中性假设下考虑仍是震荡行情,波动区间会有所放大,以“看短做短” 相机应对。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债市中枢会较2022年略有上行:面对当前“弱现实+强预期”的组合,我们会着重观察从政策转向到效果落地的过程,并根据财政端对经济的拉动力度,进一步明确长债的定价区间。而在流动性层面,考虑到从管控放松到经济反转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阻碍,货币工具发力的退出言之尚早,当债市出现安全边际时,仍有交易机会值得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