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神秘的“音乐人”在音乐圈引发了热议,TA就是“AI孙燕姿”。
有网友评论:“AI孙燕姿出道即顶流,感觉整个华语乐坛都复兴了。”
事情是这样的。“AI孙燕姿”在B站出道,AI翻唱视频爆火,粗略估计相关视频累计高达上千条,多条视频点击量超过百万,当前点击量最高接近150万的视频是翻唱周杰伦的《发如雪》,音色高度相似,成为网友们的互联网“新宠”。(数据来源:华西证券)
伴随着“AI孙燕姿”的走红,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版权风险的讨论。有法律界人士称AI歌手的长久营业,还需依靠技术和互联网,建立高效的授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政策推动,鼓励与监管并行
但总的来说,随着AI领域的技术不断突破,AI应用也会加速落地。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是鼓励与监管并行。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
5月5日,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召开首次会议,会议提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
看到这里,可能还会有投资者表示担忧:尽管人工智能的天花板很高,政策也在持续推进,但近来震感明显加剧,还能上车吗?
对此,浙商证券认为,站在当前,人工智能引领TMT进入了主升段初期,此时指数上行斜率放缓,但基本面线索驱动下个股展开有序上涨。参考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的演绎规律,可以发现新兴产业的崛起往往存在先上游再应用的发展规律。
针对智能手机,2009年至2010年主线是智能手机渗透,2013年至2015年主线是应用爆发。针对新能源车,2016年至2017年主线是上游资源,2019年至2021年主线是中下游爆发。对人工智能而言,可重点关注以数据链、大模型、算力链为代表的基本面线索。
如果大家觉得上述分析依然有些抽象,我们再来看组数据吧。据上海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显示,根据其监测的样本基金和样本公司,人工智能主题重仓持股市值在今年一季度环比大幅增加,从去年末的2.6%攀升至5.5%。换句话说,以聪明、专业著称的机构资金也在买入人工智能板块。
关于大家关心的未来规模空间,IDC对基于大模型的AI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147亿美元,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超过263亿美元。(来源:TechWeb)
行情或向算力、应用扩散
万家人工智能基金经理耿嘉洲长线看好AI的发展,他认为TMT行业成交占比攀升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AI的进步不亚于智能手机的创新,其行情持续时间应该是以年计、而不是以天计。另外,从产业基本面出发,AI产业的变化超出预期,这个重要变化的持续时间预计也会比较长。
这波行情始于ChatGPT,而后或将向算力、应用扩散。耿嘉洲表示,今年相对看好年内能够兑现收入和利润的算力方向,下半年和明年会更加密切关注AI对下游行业的生产结构改造,更关注AI的应用落地。此外,随着国内外库存周期依次见底回升,也会在利润回升具有可持续性的方向进行配置。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这么大的行业趋势,通过选择一只人工智能主题的基金来分享未来的发展红利,或许不失为聪明的选择。以万家人工智能混合为例,这只基金投资于人工智能主题相关股票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同时,该基金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研究并积极投资与人工智能主题相关的优质上市公司,分享其发展和成长的机会,力争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写在最后:对于人工智能板块同样流转着“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投资精髓,尤其是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之后,当下或许又到了耐心布局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