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大家爱上“存钱”的背后,这类投资机会值得期待!
时间:2023-02-09  

近期,超额储蓄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这里所说的“超额储蓄”,特指居民存款增多。

简单来说,超额储蓄积累有两个来源,收入扣减支出所得剩余增多;或居民减配其他资产之后增配存款储蓄。

据民生证券数据测算,2022年居民超额储蓄共有7.4万亿。

“超额储蓄”这笔巨款来自何方?

其一,疫情压制消费,居民消费节制贡献约2万亿超额储蓄。

其二,地产价格下行,居民减配地产贡献约4万亿超额储蓄。

其三,理财净值化波动,居民赎回理财增配存款贡献约0.8万亿超额储蓄。

其四,减税降费规模空前,带动居民超额储蓄累计约千亿级别规模。

另外,据央行公布数据,2022年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较2021年多增7.94万亿元。按照中国14.1亿人口来平均分,人均达5600多元。

未来,“超额储蓄”或将流向何处?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市场较为普遍的看法:一是流向消费,这从刚刚过去的春节消费情况中也可观察到,比如各大旅游景点被挤爆、饭店爆满、电影票房激增等。二是投资,比如股市、债市、房地产等,具体投向哪里还需要结合居民对资产价格的预期、收入情况及存款周期等多重因素。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想要接近投资“胜境”,核心还是做好资产配置,以期进可攻、退可守,较为灵活地适应各类市场环境。就像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科维茨所说的那样:“分散投资是在投资市场上唯一的免费午餐。”

资产配置需要债券类资产

债券资产,被视为资产组合中稳定器般的存在,正在成为不少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必选项。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债券类资产的长期收益较为可期,另一方面整体波动较小,有助于平滑组合风险,提升持有体验,同时有助于做到对组合的长期持有。

以中证全债指数为例,自2003年2月9日以来,该指数尽管偶有波动,但长期走势依然是一条向上的优美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回撤数据方面,中证全债指数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8日,自2021年2月9日以来,中证全债的最大回撤为-1.17%,同期沪深300的最大回撤会-39.59%。


总之,债券类资产在收益性、安全性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底层资产配置的需求,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投资体验,助力投资者穿越市场起伏。

万家民瑞祥和,自带靠谱基因

万家民瑞祥和,采用哑铃型的仓位结构,其中底仓部分主要配置高等级信用债。具体到操作层面,该基金会根据行情变化和申赎情况灵活调整久期和杠杆水平,兼顾流动性管理和回撤幅度的同时提升投资回报。

比如在2022年四季度,该基金根据当时债市环境的变化,选择降低底仓久期,优先卖出了部分2年以上的中长端信用品种,提前储备流动性以应对市场压力;杠杆部分则是利用长期限、无信用风险的利率债进行波段交易,同期,组合持有2%的可转债仓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择机获取收益。(数据来源:2022年第四季度报告)

关于后市,基金经理周潜伟认为,在中性假设下考虑仍是震荡行情,波动区间会有所放大,以“看短做短” 相机应对。从基本面的角度看,债市中枢会较2022年略有上行:面对当前“弱现实 强预期”的组合,我们会着重观察从政策转向到效果落地的过程,并根据财政端对经济的拉动力度,进一步明确长债的定价区间。而在流动性层面,考虑到从管控放松到经济反转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阻碍,货币工具发力的退出言之尚早,当债市出现安全边际时,仍有交易机会值得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