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后,暑去秋来,时间转眼已经来到九月。“金九银十”的说法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其最早来源于农业,九月十月正值秋收时节,岁稔年丰,穰穰满家,久而久之自然也就形成了这一说法。
那么,“金九银十”这个说法在A股市场上是否也同样成立呢?
“金九银十”同“春节效应”、“黑色星期四”等都属于日历效应(Calendar Effect)的一种典型表现,而日历效应指的则是股票市场与某些时间段相关联的非正常收益和波动现象,其背后是经济活动和人类心理活动的集中反应和周期轮回。
1、指数的“金九银十”
为了验证这一现象,我们统计了2010年-2021年这12年间上证指数各月份的表现。纵向比较来看,9月、10月单月收益为正的概率均过半数。而若将 9 月与 10 月涨跌幅合并来看,那么近12年的“金九银十”期间,上证指数共上涨了九次,仅下跌三次。
考虑到近十年指数本身处于上行趋势,单看指数绝对涨跌可能没那么客观,我们进一步横向比较了2010年以来上证指数全年各月份的收益情况,可以看出10月共获得了8次正收益,月度涨跌胜率位居各月榜首,而9月表现同样不俗,月度涨跌幅胜率优于其他8个月份。
因此,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金九银十”这个时节,A股确实在概率上呈现出了相对更优的表现。背后的原因在于人在特定时间段内进行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而这些活动会使得上市公司的盈利出现一定的季节效应,带动投资者对其经营预期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到指数收益。“金九银十”期间恰逢中秋国庆假期,适宜的天气会带动出行等需求,而各大商家也习惯在这个时间展开多种促销活动,居民的消费需求规律地在这个时间段探头。通过观察A股各个行业指数在9、10月份的表现分化情况,就不难看出消费热往往是“金九银十”的主要驱动力。
2、“金九银十”的消费热
从申万行业指数近12年的平均涨跌幅情况来看,作为地产产业链下游的家用电器表现较为突出,此外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金九银十”现象。当然数据只是市场表现出来的结果,其背后蕴含着行业基本面预期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一一探究这些行业“金九银十”背后的成因。
「 家电 」
9 月、10 月往往是地产行业的旺季,家电作为地产的下游产业链,消费需求随之增长。但时代的因素也在悄然影响着行业的变化,随着近年来电商业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规律,“618”、“双11”、“双12”等线上购物节成为了更重要的家电销售时点。
由于消费节的虹吸作用,金九银十的消费需求反而被滞后。从市场表现来看,家电行业在9、10月表现出较好的“超额收益”,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后两个月良好销量的提前预期。
「 汽车 」
每年 2 月至 8 月,汽车销量往往处于淡季,而从 9 月开始,汽车销量便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从需求端看,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家庭支出,在临近四季度更易被提出兑现;而从销售端看,在中秋国庆两节、年底结算和奖金发放的共同作用下,销售人员有更强的冲量促销的需求,因此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汽车行业的“金九银十”。9月作为全年汽车销量的重要转折点,是奠定全年销量的重要时间节点,“金九银十”后 11 月、12 月销量进一步抬升,对汽车企业的景气度会起到带动作用,资本市场能够提前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因此9 月、10 月汽车行业的整体涨幅表现优异。
前面提到的家电和汽车板块在“金九银十”的超额收益,更多反映的是市场对九月为拐点的消费热的提前预期。而有些行业则是乘着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例如电力设备板块。
「 电力设备 」
“双碳”大背景下,新能源板块成为了市场上最热的板块之一,自2019年后,电力设备指数高歌猛进,相比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也是不断走阔,板块近几年9-10月平均涨幅靠前也受益于能源革命带来的时代红利。
一方面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各项政策暖风频吹,传统汽车厂纷纷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年上行;另一方面,新能源碳中和成为各大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寻找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动力愈发强烈,海内外共振不断推动行业景气度上行。今年以来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全球能源格局再次面临大变局,发展新能源可谓是大势所趋。
既然有家电、汽车、电力设备这类受益于“金九银十”现象的行业板块,就一定同时存在着在此期间表现不佳者,例如居于涨跌幅榜尾的钢铁行业,这种背离现象背后的成因同样值得我们深究。
「 钢铁建材 」上文提到,9-10月往往是施工旺季,基建开工在9月、10月都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上游建材、钢材等大宗商品会出现供给偏紧的情形。
但股市上,这类板块却并未出现明显的“金九银十”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近年随着“住房不炒”的持续强调,地产板块整体处于下行趋势,行业估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虽然“金九银十”属于竣工旺季和销售旺季,但其对于上游钢铁、建材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对下游品种利好更大,就如前文提到的家电板块。
所以整体而言,一些大家所熟知的“日历效应”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宏观政策、市场情绪等,当其他要素作用力更大时,甚至会出现市场走势与基本面背离的情况。
3、结语
本文仅是对A股近12年间表现统计学上结果的展示,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是在不断学习和进化的,随着信息渠道的日益便捷,市场不断地有效化可能使得以往一些被“普及”的“日历效应”呈现提前兑现等现象。以史观今,我们统计复盘的意义更多是思路上的启迪,日历效应的迷雾之下,弄清数据背后的成因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