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一直在寻求用越来越强大的工具来寻找效率低下的领域和可以开发的市场。詹姆斯西蒙斯说:“效率低下之处终将被开发。但市场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会动态变化的,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存在着一些低效领域。因此我认为始终高效的领域是不存在的,市场总有值得发掘的地方。”
近年来量化投资在国内经历了一波“井喷式”发展,但相对主动权益来说还是比较神秘的存在。
本期邀请了万家基金量化投资部的投资名将乔亮,为大家揭开量化投资的神秘面纱。
本期嘉宾——万家基金 乔亮
万家基金总经理助理;15年投资管理经验,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现任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万家中证500指数增强、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等基金的基金经理;擅长多因子建模、多策略量化投资,通过科学建模追求长期稳健的超额收益。
Q1:我们今天聊的是量化基金,可能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和陌生,所以想请您先简单给各位朋友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量化基金?
乔亮:量化的本质实际上是找到一些大概率能够挣钱的方法。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估值相对便宜的股票可能长期表现比较好,那么估值就是量化里面的一个因子。我们先找到能够选出好股票的方法,然后通过电脑程序去落实这些方法。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个人情绪的干扰。量化相当于经过长期的测试,找到最合理的模式,然后用电脑把模式固化进行交易。所以从本质上来讲,量化投资就是把信息转化成观点,然后通过观点去买卖股票。由于把这些实际操作交给了电脑或者程序去执行,避免了个人情绪的影响,从而能够获得一个比较长期稳健的业绩。
Q2:能介绍一下您常用的量化策略吗?
乔亮:市场上有很多种策略,只要是能够产生较好收益的策略,其实都可以形成量化的模型来做,前提是能够持续获取数据。
量化其实是一种投资的方法,方法的本质就在于我们找到大概率能够获得收益的一些因子,构建多因子量化框架。我们现在大概有接近500个量化的选股因子,每一个因子就像一个小小的机器人,机器人基于我们给它的任务会去市场上找投资标的。比如价值型的机器人,就去市场上找估值最合理的股票,并做一个排序。这500多个机器人,每一个都有自己相对比较专长的地方,每个机器人都会给我们一个序列,基于这些序列,我们再用数学方法进一步调整,加上一些风险控制,最后产生了投资组合。这就是量化比较常规的过程。
Q3:据了解您管理的产品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指数增强,另一类是主动量化。请问二者的产品策略有什么区别?
乔亮:首先,二者的投资目标是不一样的。指数增强的目的是为了跑赢基准指数。举个例子,比如说沪深300的指数增强,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长期跑赢沪深300指数。我们做策略的时候不太去考虑对指数本身做择时,因为产品只要收益比沪深 300更好,其目的就达到了。所以大家如果长期看好某底层指数,除了配置指数型产品之外,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指数增强型产品。指数增强的定位是偏工具型的产品,是为了能够让大家在买到相应的底部标的的同时获得更加超额的收益。主动量化的投资目标是为了跟全市场其他股票基金进行PK。换句话讲,就是想买股票型产品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我们的量化选股,获得一个比其他股票型基金相对来说更优的收益。
此外,二者在管理方法上也完全不一样。指数增强要保持对底仓指数的跟踪,误差要比较小,所以我们在做沪深300指数增强的时候,风格要保持跟沪深300比较近似,主动量化就没有这些限制。主动量化的股票持仓基本上是保持在85%~90%之间,属于比较高的仓位,我们不太会做仓位上的调整,但是主动量化的持仓标的和风格会比指数增强更加多变。
Q4:主动量化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相比有什么特点?
乔亮:主动量化基金相对于主动权益基金,量化的特点是很鲜明的。首先,主动量化基金的个股集中度更加分散,而权益基金往往持仓比较集中。第二,主动量化基金的行业也比较分散化,而主动权益往往会更加的集中在某一两个赛道上。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行业分散化的目标是希望每年能够在所有的偏股型的产品里获得不错的相对收益或者比较好的排名。一旦集中化持股,你很有可能受限于当年的行情。风险跟收益是成正比,当集中压某一两个赛道时,就相当于把风险集中在一块,压中了表现就会很好,但压不中产品表现就会相对靠后。国内A 股市场每一年风格的变化是比较频繁的,纵观过去二十年,很少有两年会持续同样一个风格或者赛道。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看到冠军魔咒。因为我们产品是持股相对比较分散化,就确保了我们每一年都跑在相对比较靠前的位置,但是也很难去跟那些集中持股的产品作比较。但如果拉长来看,如果每一年都能跑到市场前1/2、1/3,三年后在全市场的排名就会非常靠前。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做出一个中长期能够跑赢大多数产品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分散化、多元化的投资方法。
Q5:什么样的投资者适合选择主动量化基金?什么样投资者又适合选择指数增强型的量化基金呢?
乔亮:【指数增强产品】首先需要投资者认可底层的指数。如果投资者看好一支产品底层的指数,或者说对未来的指数投资有一个很明显的取向,那就建议选择指数增强型产品。【主动量化产品】A股的股票型基金过去的表现是很好的,在这种情况下的话,买股票型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比自己炒股强,或者说比大多数上市的股票型基金表现好,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买主动量化产品是比较好的。其实投资就是让你的钱能够跟你的观点相契合,如果不契合,就会拿不住。过去十几年,公募基金收益是很高的,但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基民最后没有挣到钱?原因就在于大家很难拿住。所以买基金很重要的一点,是投资者对它的底层逻辑要认同,这样在跌的时候才能够不慌。我觉得在投资中,不管是作为投资管理人,还是作为基民去买产品,认可自己所投资的东西是最重要的。
Q6:展望三季度,您认为有哪些投资机会?
乔亮:目前市场上有一波比较好的反弹行情。展望三季度,我觉得还是以震荡向上为主。我觉得今年很难出现像2019年或者2020年那样非常清晰的赛道。从去年到今年,伴随着抱团的瓦解,市场上不再有“主线”。从投资角度来讲,如果想赶上下一波行情,我的建议是均衡配置,比如宽基的指数增强产品就是不错的选择。从长期来看,我觉得不管是恒生科技还是恒生指数都比较好,因为现在都处于非常底部的区域,但是从中短期来看,可能还是会受到一定的扰动。关键看投资者期望的投资周期是多长,如果是持有三到五年,我觉得恒生科技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计划持有半年,希望到今年年底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健向上的收益,我觉得买国内的这些宽基指数会更好一点。沪深300增强或者是中证1000增强的产品可能会比恒生科技的确定性更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