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旧能源是市场上最热的主题之一,显示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能源为基础来展开的,一旦能源供给出现缺口,价格就难免飙升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对煤炭产业链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出煤炭对于下游产业的重要性。而在本次的文章中,我将继续带大家看一下行业的现状,从而对煤炭的基本面有更清晰的认知。
2021 年来,全球煤炭价格进入了超级繁荣周期,“缺煤少电”成为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状况。对于我国而言,煤炭同样是紧平衡:2021年,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占的比重为56.0%,供给受限的情况下景气度持续升温。
这两年新能源概念频繁刷屏,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为何一算总账煤炭依然功不可没呢?简单来说,是由于流动性宽松下需求强劲增长、传统能源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导致新增产能有限、以及新能源装机规模仍较小,三者共同作用下,传统能源成为能源安全的“终极保障”。
能源需求的大爆发
煤炭之所以持续紧俏,一大原因是能源需求的爆发。2021年,全球电力需求强劲增长 6.2%至1.58 万亿 kWh,而全球煤炭产量在2021只比 2019 年增长 0.8%到 81.7 亿吨,严重的供求错配从导致煤炭价格出现强劲增长。
回顾年初至今的市场情况:中国煤炭价格在 2022 年 1 月初触及了 793 元/吨的低位,然后迎来了基本面的反正。1 月份印尼出口禁令使得全球海运煤市场供给减少;2 月份偏冷的天气带动了煤炭和电力的消费;3 月份俄乌冲突使得全球价格在预期推动下进一步上行;7-8 月份全球极端高温天气直接带动了制冷用电大幅上行且水力发电大幅下行;8 月份中国主要煤炭产地发生强降雨对供给端造成影响。随着冬季的到来,近期发改委以及各地政府已经开始供暖季保供工作,迎峰度冬的用煤旺季又将到来。
供给难以赶上需求的步伐
而从供给角度看,却难以赶上需求的步伐。
2016-2020 年,煤炭行业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年内累计淘汰落后产能超过 10 亿吨。根据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截至 2020 年底,全国累计退出煤矿 6100 处左右,2021 年我国煤矿数量进一步减少至 4500 处左右,落后产能快速出清。
2019-2021 年煤炭行业资本开支增速处于较低水平,煤炭行业资本开支高峰期已过,相对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意味着长期产能的增长十分有限。
当前海外能源危机再升级,欧洲天然气替代性需求转向煤炭,海外抢煤或将对中国进口煤量产生较大挑战,进口量明显下滑,2022 年 1-7 月累计进口煤炭 1.4 亿吨,同比减少 18.2%,加剧了供需紧张的局势。
根据测算,2022 年开始全球煤炭供需出现缺口达到 1.03亿吨,2023、2024 年缺口分别为 1.85、1.89 亿吨,而欧洲成为最主要的缺煤地区。
受此影响,存量博弈下煤价居高不下,2022 年国际三大动力煤价格不断冲击历史高位,预计国际煤炭价格在 2 至3 年内持续保持高位。
煤企的考量
不少投资者很关心,既然煤炭依然紧缺,企业为何不增产赚取更多利润呢?实际上,在这方面企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双碳”政策已成行业共识,远期来看,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将上升,煤炭需求将大幅下降。一般煤矿开采期限为 40-50 年,如果新建矿井达产后迎来“碳达峰”导致煤炭需求下滑,那么新建煤矿就不是煤企的最优选择,投资意愿亦大幅减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煤炭行业当前的现状:需求持续增长、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退出、煤企新增产能的意愿不强。
煤炭供不应求之下,行业的高景气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也带来了行业的高盈利。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24家公司煤炭的平均销售价格为 784 元/吨,同比上涨 41%;毛利率 44%,同比上涨 15个百分点,煤炭价格同比涨幅大。盈利方面,2021 年,重点煤炭上市公司归母净利达 1515 亿元,同比增长 74.9%。2022 年上半年,重点煤炭上市公司归母净利 1455 亿元,同比增长 98.7%,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往后看,煤炭行业供给紧张局面暂难缓解,高景气或将长期维持。其中,动力煤面临的情况是: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及执行情况监管力度趋严,价格中枢上移后高位震荡,价格波动减弱,盈利稳定性增强。炼焦煤面临的情况是:压减粗钢产量给炼焦煤的长期需求带来不确定性,但炼焦煤结构性矛盾突出,低硫优质主焦煤依然紧缺,价格易涨难跌。
总结
总的来看,煤炭板块未来的盈利预期较好,因此虽然现在盈利确实在一个高点,但未来或会在此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上走。现在的煤炭板块已经在业绩层面表现出了弱周期性,我更倾向于认为未来大概率还会出现一个比较可观的发展空间。当前正处在煤炭经济新一轮周期上行的初期,基本面、政策面共振,配置煤炭板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本文中,我全面梳理了煤炭行业的基本面现状,可以看出供给紧张局面暂难缓解,高景气或将长期维持。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谈谈煤炭行业的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