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港股依旧没能止住下跌趋势,截至12月24日,恒生指数本月下跌1.07%,创下年内新低。不过,与之相对的是,港股上市公司却在本月上演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剧情,据Wind数据,截至12月24日,共有89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4.87亿港股,总金额高达46 .57亿港元。
“以史为鉴”,港股回购意味着什么?
从历史数据来看,港股经历过5轮回购潮,均出现在恒生指数底部区域附近,而回购潮发生后,港股市场往往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数据来源:Wind)
本次回购潮始于2021年二季度,随着下半年港股继续下跌而激增 ,截至当前,回购总金额已超365.9亿港元,年内创下历史新高。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港股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市场投资信心大概率将得到提振,未来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 。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2.24)
回购集中在哪些行业?
从回购的具体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今年调整幅度较大的科技、地产建筑、医药和消费等行业(注:数据来源于Wind,时间区间:2021.1.1-2021.12.24)。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1.1.1-2021.12.21)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行业内的公司参与股票回购的行为,不仅意味着相关公司认为当下股价被大幅低估,也是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且有充裕现金流的表现。
港股投资专家怎么看?
万家港股通精选拟任基金经理刘宏达多次提到,2022年的港股市场中,科技互联网、消费、生物医药和地产产业链都有较大的机会。刘宏达具体分析,互联网科技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都被互联网重新定义。互联网带来通讯、娱乐、购物甚至供应链的效率提升,并建立起深而宽的护城河。虽然今年的政策规范给行业带来了一些影响,但互联网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没有发生变化,依旧非常好。中国消费品行业正步入黄金时代,中产阶级崛起,居民消费升级,促使消费行业向品牌化和简约化方向并行发展,给能满足消费者情感属性的高端品牌化产品和满足日常消费简单高效的新产品和渠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人类对生命的长度有了更高的追求,其中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永远是医药行业最核心的投资逻辑。同时,新冠疫情又将倒逼创新药进入基因治疗阶段。地产虽是传统行业,但仍然会持续孕育出经营指标好、公司管理效率高的优秀公司,它们依旧是长期视角下的优质投资标的。比如拥有强现金流、低资本开支、高客户黏性的物业,当前的集中度较低,且随着规模做大产生规模效应,相关公司可以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具有不错的成长性。
如何借“基”布局港股机会?
港股处于底部“黄金坑”,互联网科技等景气赛道的投资机会正在吸引资金布局,但“捡黄金”的专业门槛也不低。众所周知,港股和A股间有较大不同。首先,港股不设涨跌幅限制,交易难度比A股高;其次,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换手率普遍较低,流动性相对稀缺,且交易额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一些龙头公司,造成港股市场中许多小公司存在流动性折价,估值较低,难以得到资金关注。这就使得在A股表现出色的投资者,在港股未必能延续好表现。但对于刘宏达这种拥有超10年的港股投研经验的港股专家来说,A、H之间的差异反倒造就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多年的港股投研经历,使刘宏达对于港股公司的认知比较深刻,擅长把握行业周期规律,同时精选确定的优质成长机会,真正做到在港股市场“捡宝贝”。具体到个股的选择上,刘宏达着重关注超预期的基本面趋势向上的优质成长股,力求找到有未来、有优势、有靠谱管理层的好公司,并不断更新迭代,伴随它们一起成长变大。
所以,如果大家也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看好科技互联网、消费、医药等板块,不妨借道港股基金参与布局,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拟由港股专家刘宏达管理、正在发售中的万家港股通精选混合(A类013009;C类013010)将于12月31日(本周五)结束募集,基金经理信心自购100万元,为您抢先布局2022港股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