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课程
万家灯火 巴菲特为何不惧买在“半山腰”?
时间:2020-06-06  

纠结的“抄底”心态

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抄底”仿佛是一个乐此不疲的智力游戏。然而真正的“底”只有一个,不仅转瞬即逝,而且在政策、资金、新闻、情绪等因素的合力影响下,有很大的随机性,导致猜中的难度很高。

不过即便如此,市场上依然有很多讨论抄底的言论,尤其在全球股市集体调整的当下,什么时候才适合抄底,在各个投资论坛都是热度相当高的话题。

惦记着抄底的投资者,往往面临着2种可能性:一是担心入场时机过早,抄在了“半山腰”;二是心仪的点位迟迟跌不到,指数却突然宣告见底并返身向上,导致自己来不及“上车”。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不少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大跌时颇为纠结,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不过,也有人想到了“定投”这种投资利器,既可在下跌过程中持续买入摊薄成本,也可在市场反转时手里有仓位,不至于踏空行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影响,全球股市正处于集体调整的时期,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非常浓厚。此时来看看巴菲特过往的抄底行为,或许能给投资者一些启发。

巴菲特的3次出手

检索巴菲特以往的言论,他并不热衷于谈论“抄底”(bargain-hunting)。他甚至在2014年股东大会坦言:“抄底唯一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是底。”实际上,历数股市大跌时巴菲特几次有代表性的出手,基本上也是买在了“半山腰”,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事后大赚一笔。

01华盛顿邮报

1973年石油危机出现,经济衰退和通胀同时发生,之前涨幅过高的道琼斯指数全年跌幅达16.58%。等待已久的巴菲特却很兴奋,他说:“熊市里的我就像一个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买股票的大好机会到了。”

1973年上半年,巴菲特斥资106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9.7%股份。巴菲特与该报的发行人格雷厄姆是多年好友,他认为其内在价值是4-5亿美元,远高于当时的市值1亿美元。然而,熊市的杀伤力远超过人们的想象,1974年道指继续下跌27.57%,华盛顿邮报的市值也缩水至8000万美元。

直到1976年,华盛顿邮报的股价才回到巴菲特的买入价。按照现在的说法,巴菲特抄在了“半山腰”,被套了3年。然而,这短短的3年时间和25%的浮亏不值一提,因为巴菲特的持有期长达40余年,直到2014年才卖出。他当年投入的1060万美元,也翻了100多倍达到12亿美元,成为他最经典的手笔之一。

02可口可乐

另一个被视为成功之作的案例,是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投资。

1987年10月19日,是美股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道指暴跌22.61%引发全球股市狂泻。当天可口可乐总裁唐纳德发现,有人在大举买入公司股票,经确认正是巴菲特,巴菲特还希望他能保守秘密。

当时的可口可乐对应的市盈率大约为15倍,对于消费成长股来说相当便宜。然而在市场的恐慌之下,可口可乐又很不客气地继续下跌了30%才罢休。但是十年后1998年,巴菲特在可口可乐上净赚了120亿美元。

以上比较久远的案例表明,一直以来巴菲特坚持的投资理念从没改变,那就是,当心仪的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就可以出手买入,至于这个价格有没有到底部,并没有那么重要。正如他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市场短期看是投票器,长期看是称重机”。

03高盛

对于目前在A股活跃的各种投资者来说,2008年搅得全球市场风雨飘摇的次贷危机还历历在目,巴菲特当时的表现则尽显“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巴菲特先后拒绝了雷曼兄弟、贝尔斯登、房地美、美联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等公司的投资请求,认为它们自身的问题太大。

随后,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85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巴菲特后来回忆道,当时他意识到危机对金融系统的危害有多大,担心市场会崩溃;但同时由于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他也增强了危机化解的信心。可见,与普通人一样,投资大师的心理有时候也这么矛盾。

9月底,巴菲特正式出手,以50亿美元现金购入高盛优先股。10月16日,他罕见的在纽约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我正在买入美股》。


他写道:“我正在购买美国股票,此前我的私人账户持有的全是美国政府债券。为什么?因为我一直奉行: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现在市场上所有人都很恐惧。”

巴菲特此举表明,股神买股票时的确不在意“抄底”,9月买入高盛后,美股还是足足跌了近半年。不过到2011年高盛赎回这些优先股时,巴菲特足足获利37亿美元。当然,他当时买入的远不止高盛一只股票,而是拿着大筐接了很多被抛售的优质股。


道琼斯指数走势(2008.8.8-2009.4.6),数据来源:Wind

美股4次熔断的“至暗时刻”

巴菲特的最近一次“上头条”,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导致美股熔断之时。他说:“如果你在市场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什么事情都能见到。我活了89岁,之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不过,这并没有吓倒他,看到心仪已久的达美航空和纽约梅隆银行跌到了他的心理价位,他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股神都出手了,是否意味市场见底了?非也。

2月27日,巴菲特以每股45.48-47.14美元的价格,买入97.65万股达美航空,所持该股增至7188万股。然而3月19日达美航空一度跌到19.1美元,紧接着美国又宣布限制来往欧美的航班,使得航空业更加雪上加霜。

3月3日,巴菲特出手增持纽约梅隆银行,按照收盘价38.83美元估算,这笔交易耗资达3.59亿美元。但3月18日该股迅速跌到了26.4美元,股神一度浮亏达32%。

进入4月份,美股走势更加步步惊心,我们在短短一个月内见证了美股4次熔断,只比89岁的巴菲特少经历了一次。不过在整个市场瑟瑟发抖之时,巴菲特却从容得多,认为到了合适的价位就直接出手,不为大盘走势所左右。

截至2019年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近13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个数字占公司投资组合价值的一半以上。或许是这笔天量的现金,给了他从容出手的资本。可见,投资者做好资金管理,用闲钱理财,手头保持好现金,是非常必要的,“一把梭”可能会导致很被动的局面。

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恐慌情绪蔓延,cash is king(现金为王)的悲观思维占据上风,股票、商品、黄金都被大举抛售,这正是巴菲特常说的“恐惧时刻”。

不过此时并没有多少人在热烈拥抱市场,反而对疫情扩散、经济衰退都非常悲观,害怕买入之后被长期套牢,因而现在不敢出手看好的投资标的,做不到“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巴菲特曾意味深长地说:“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每一次重大危机中,当巴菲特买入时,刻意寻底的市场经常都会笑话他“买高了”,他却不为所动。时间往往证明巴菲特是对的,可见“股神”之称实至名归。

当前全球市场大幅调整,是布局优质标的的好机会,更是磨砺投资理念的难得时机。套用一句鸡汤,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或是因为未能真正践行一些大道至简的投资理念。这个时点重温巴菲特在暴跌中的表现,或许能给投资者带来一些启发。

 

声明及风险提示:以上券商观点不代表万家基金的观点,亦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及法律文件。证券市场价格因受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市场变动、行业和个股业绩变化、投资者风险收益偏好和交易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波动,将对基金的收益水平产生潜在波动的风险。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候应详细阅读该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基本情况,及时关注本公司官网发布的产品风险等级及适当性匹配意见。由于各销售机构采取的风险评级方法不同,导致适当性匹配意见可能不一致,提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要根据各销售机构的规则进行匹配检验。基金法律文件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产品风险等级因参考因素不同而存在表述差异,风险评级行为不改变基金的实质性风险收益特征,投资者应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并承担相应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营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