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
7日从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正在积极推进的转融通业务资金来源有望进一步扩大,将在目前75亿元资本金已经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资45亿元,资本金将达120亿元,这意味证券金融公司用于转融资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可以有效地为市场注入资金。
证券金融公司有望通过借入次级债、商业银行授信、发行公司债、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同业拆借等多种形式为转融资业务筹措更多资金。公司计划发债1000亿元,首期200亿元,近日即将启动。预计最早获得转融通试点资格的券商家数将超过十家。
对于筹集资金的多种渠道,该负责人表示,证券金融公司目前没有任何负债,具备发行次级债的条件。证券金融公司正积极申请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相关资格,“进展非常顺利,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如果这一渠道打通,将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满足证券投资领域的正常资金需求。”
市场人士表示,定向借入次级债和从债券市场筹资是目前较为简便、易行的融资方式,根据相关数据估算,仅这二种方式可为转融资业务增加约500亿元资金。
对于市场关注的首批开展转融通业务试点的券商数量,该负责人透露,“转融通试点并非行政许可审批,而是证券金融公司对券商之间的业务关系,只要券商准备到位,我们将根据市场需要稳妥有序地让更多券商参与转融通业务”。他透露,最早获得转融通试点资格的券商家数或超过十家,而且“开展转融资和转融券业务的券商数量、范围都会有所不同,不排除根据市场需要,尽快推出转融通业务,并以转融资业务为主,为市场注入新资金”。
目前,转融通业务的相关规则已起草完毕,近期将由证券金融公司、沪深交易所及中登公司发布。此外,本周转融通第三轮测试即将结束,转融通的业务技术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具备了近期推出转融通业务的条件。
前景广阔 券商争当“领头羊”
转融通业务的推出无疑对资本市场意义重大。从台湾地区市场的历史来看,在转融通推出后,其融资融券规模大幅提高,更是大大增厚了证券行业的业绩。台湾主流证券公司的历史数据表明,融资融券的规模与净资产的比例均值高达70%左右,峰值为100%左右,不论是新增佣金收入还是利息收入都将快速增加,在这一领域投入颇多或资本规模雄厚的券商将会成为融资融券业务的最大赢家,并在融资融券业务领域迅速占据“领头羊”地位。正因如此,大量券商正积极筹备转融通业务。
虽然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初期,大量券商备用资金沉淀在账户上难以活用,但有部分券商透露,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增大,拟增加用于融资业务的资金规模,“特别是如果市场出现一波较为持续的反弹或者反转,两融市场投资者对资金的需求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这时候我们就会需要转融资业务来支持。”有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负责人表示,预计未来市场融资需求的潜力非常大,且不可预知;对券商而言,从证金公司获得转融资资金更加方便快捷,也利于券商自有资金进行更合理的调配。
融券标的暂难放大 无需恐惧“卖空”
部分券商更是打起了“小算盘”。今年以来,多家券商发布公告申请再融资,如光大证券表示,公司目前的净资本水平制约着公司创新业务的拓展,在国内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适当规模的再融资来增加净资本迫在眉睫。6月28日,宏源证券公告,公司于6月实施了非公开发行方案,募集资金69.4亿元;海通证券则是通过发行H股的方式实现了143.83亿港元的募资计划。国海证券、东北证券、国金证券和太平洋证券目前均已发布定增预案。
“从公告内容不难看出,券商再融资主要是为了发展创新业务,而再融资操作起来有一定时间流程,如果时间紧张,还不如把原来准备用于融资业务的资金转去发展创新业务,然后转融资做融资融券业务,这样成本低、效率高。”券商人士表示,转融通业务前景广阔,1200亿元的转融资资金不愁花不出去。
面对进入倒计时阶段的转融通业务,市场解读不一,有人认为将更有利于卖空,在目前的市场下推出是否合适?事实上,综合多方情况来看,转融通推出初期融券标的仍保持现有规模,多为蓝筹股、绩优股,出现大规模卖空炒作的概率极低,而转融资需求预计将远远大于转融券,有望对市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分析人士表示,应该看到目前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处在历史较低水平,此时推出转融通更有利于发展转融资而非转融券。此外,参照海外市场经验及融资融券业务不难发现,融资规模将远远大于融券规模。目前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量占到成交量的88%,融券量的占比仅有12%。以融资融券余额来看,融资余额占比高达95%,融券余额仅为5%。因此,证金公司也预计,未来推出转融通业务后,转融资需求将大于转融券需求,有望对市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此外,不少投资者担忧转融通推出后,转融券业务的开展将放大卖空的力量,对市场造成负面压力。据中国证券报了解,在转融通业务推出的初期融券标的将难以放大,仍将维持在目前280余只标的股的范畴之中,即仅有深证100及上证180成分股能用于融券卖空,而这些股票多为蓝筹股及绩优股,出现业绩重大改变或炒作虚高等卖空理由的概率较低,因此,理性分析,转融通推出初期难以出现大规模卖空炒作。
(中国证券报)